[实用新型]一种艾灸防烫伤简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16986.9 | 申请日: | 2018-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109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王白燕;韩倩倩;杨联河;李宁;牛春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6 | 代理人: | 李韵 |
地址: | 450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艾灸筒 艾灸 外壁 内壁 防烫伤 壁体 简易装置 隔热腔 筒座 匹配 本实用新型 一体成型的 隔热功能 人体表皮 人体皮肤 致密排列 固定槽 灰烬 上端 烫伤 槽体 传导 高热 过热 桶盖 筒壁 下端 火星 散落 精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艾灸防烫伤简易装置,包括艾灸筒和艾灸筒内所设的艾灸槽,所述艾灸筒的筒壁由内壁和外壁构成,所述内壁与外壁之间设有隔热腔,且艾灸筒的下端所设的固定槽内匹配安装有筒座,所述艾灸筒的上端设有桶盖;艾灸筒的壁体由一体成型的内壁与外壁构成,且内壁与外壁之间设有真空的隔热腔,这使得艾灸筒内的高热不会被传导到外壁上,使得艾灸筒的壁体具有隔热功能,从而达到了防烫伤的效果;艾灸筒的底部匹配安装有筒座,这使得艾灸筒的底部不会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避免了因壁体过热而造成的烫伤;艾灸槽的槽体底部设有致密排列的精细的艾灸孔,这使得艾灸槽内产生的火星灰烬不会散落到人体表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艾灸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艾灸防烫伤简易装置。
背景技术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艾灸在我国已经有数千年历史,随着艾灸法的现代化改进及大众保健意识的增强,艾灸这种古老的保健方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重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它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1.一般的艾灸筒体单层结构,保温隔热效果不好,常会因为筒体过热而造成烫伤的后果;
2.筒体下端直接与人体表皮接触,筒体上的热量会传导到人体表面,当筒体过热时,会对人体表皮造成烫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艾灸防烫伤简易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艾灸防烫伤简易装置,包括艾灸筒和艾灸筒内所设的艾灸槽,所述艾灸筒为圆柱形的筒体结构,且艾灸筒的筒壁由内壁和外壁构成,所述内壁与外壁之间设有隔热腔,且艾灸筒的下端面上设有环形凹槽结构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匹配安装有筒座,所述艾灸筒的上端并且在外壁的外圆上设有外螺纹,所述艾灸筒的上方设有桶盖,所述桶盖的主体为圆柱形槽体结构,且桶盖的下端设有台阶状的定位止口,所述定位止口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构成螺纹副连接,所述艾灸筒的内侧设有与内壁固定连接的环形结构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艾灸槽的底面贴合,所述艾灸槽的主体为圆形的槽体,所述槽体的底面设有艾灸孔,所述槽体的上端设有缩口结构的防溢挡边。
优选的,所述内壁与外壁为一体成型的壳体结构,且所述内壁与外壁之间的隔热腔为真空的腔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桶盖的上端设有均布的透气孔。
优选的,所述筒座的主体为弹性结构的圆环,所述圆环结构的截面为T型凸台,且T型凸台的凸起部分与固定槽相匹配安装并且固定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艾灸孔的孔径为0.045mm,且艾灸孔在槽体的底部呈致密的均布排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合理,功能性强,具有以下优点:
1.艾灸筒的壁体由一体成型的内壁与外壁构成,且内壁与外壁之间设有真空的隔热腔,这使得艾灸筒内的高热不会被传导到外壁上,进而达到了隔热效果,使得艾灸筒具有防烫伤的功能;
2.艾灸筒的底部匹配安装有筒座,这使得艾灸筒的底部不会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避免了因壁体过热而造成的烫伤,而且筒座的弹性结构使得筒座与人体表面接触为较为柔和的软接触,使皮肤获得的触感更好;
3.艾灸槽的槽体底部所设的艾灸孔为致密均布排列的细孔结构,这既能使艾灸槽内产生的火星灰烬不会散落到人体表皮,又保证了艾炙槽内艾灸颗粒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和药物活性因子能够穿过艾灸槽与人体表皮进行接触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中医药大学,未经河南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169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