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扫地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16050.6 | 申请日: | 2018-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083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熊芳非;徐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11/24 | 分类号: | A47L11/24;A47L1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李昂;张颖玲 |
地址: | 21514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二电极 第一电极 机器人主体 长度延伸 充电端子 长宽比 充电座 扫地机器人 对接位置 方向交叉 位置控制 扫地 成功率 充电 成功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扫地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10)、充电座(20)、设置于机器人主体(10)上的第一电极(310)、以及设置于所述充电座(20)上的第二电极(320);所述第一电极(310)的长宽比和所述第二电极(320)的长宽比均大于或等于3,所述第一电极(310)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电极(320)的长度延伸方向交叉。由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具有一定的长度,因此,在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的长度延伸区域内有任何一部分接触即可实现成功对接,大大提高了第一充电端子和第二充电端子的充电对接成功率,不需要机器人主体来回调节对接位置,降低了对机器人主体的位置控制精度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扫地机器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扫地机器人一般为“无线”工作模式,扫地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和充电座,机器人本体上设置一组方形充电端子,充电座上设置一组方形充电端子。机器人本体内置有充电电池以提供动力源,当充电电池电量不足时,机器人本体自动返回充电座充电。现有中的方形充电端子尺寸较小(如果尺寸较大,会明显影响产品外观,且安装空间受到限制),接触时容易出现接触不到、接触不良的问题,有时机器人本体需要多次来回运动才能与充电座成功对接充电。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能提升充电对接成功率的扫地机器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扫地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以及充电座,所述扫地机器人还包括设置于机器人主体上的第一充电端子、以及设置于所述充电座上且与所述第一充电端子适配的第二充电端子;所述第一充电端子包括两个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所述第二充电端子包括两个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的长宽比和所述第二电极的长宽比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电极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电极的长度延伸方向交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充电端子设置于所述机器人主体的顶面或者底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电极的长度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扫地机器人包括万向轮,两所述第一电极分别位于所述万向轮的横向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扫地机器人的前进方向,两所述第一电极设置于所述万向轮的横向两侧;两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充电座的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扫地机器人的前进方向,两所述第一电极位于同一直线上;两所述第二电极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接触面均为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宽度为7-9mm,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长度为21-30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的宽度为8mm,所述第一电极的长度为26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极的宽度为8mm,所述第二电极的长度为26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扫地机器人,当机器人主体运动至靠近充电座处时,机器人主体携带第一电极朝向第二电极运动,由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具有一定的长度,因此,在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的长度延伸区域内有任何一部分接触即可实现成功对接,大大提高了第一充电端子和第二充电端子的充电对接成功率,不需要机器人主体来回调节对接位置,降低了对机器人主体的位置控制精度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扫地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扫地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机器人主体处于充电状态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接触位置关系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160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