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丝加强型脑脊液测压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14759.2 | 申请日: | 2018-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098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徐丽颖;郭克芳;金琳;王慧琳;胡艳;俞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3 | 分类号: | A61B5/03;A61M2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周春洪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流导管 脑脊液 测压 测压装置 引流装置 钢丝弹簧圈 钢丝加强型 引流 超微 留置 蛛网膜下腔穿刺 本实用新型 患者脑脊液 测压导管 压力调节 激光笔 刻度板 引流孔 引流瓶 打折 换管 吸瘪 失灵 康复 医护 表现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丝加强型脑脊液测压引流装置,所述的脑脊液测压引流装置包括蛛网膜下腔穿刺组件、引流导管、测压装置、引流瓶;所述的引流导管内部设有超微钢丝弹簧圈;所述的引流导管前端两侧设有多个引流孔;所述的测压装置包括刻度板、激光笔、压力调节瓶、测压导管。其优点表现在:利用引流导管内部设有超微钢丝弹簧圈,能够避免引流导管在留置过程中发生打折、吸瘪的可能,从而延长引流导管的留置使用时间,避免不必要的换管或引流失灵所致的不良临床后果,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医护人员的工作;测压装置可快速测出患者脑脊液的即时压力,从而方便患者不同情况可根据所需脑脊液的压力来通过本装置进行测压引流,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脑脊液测压及引流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钢丝加强型脑脊液测压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在各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脑脊液由脑室中的脉络丛产生,与血浆和淋巴液的性质相似,略带粘性。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正常脑脊液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压力,对维持颅压的相对稳定有着重要作用。
脑脊液引流是经颅骨钻孔或椎管内穿刺把带有数个侧孔的引流管前端置于脑室或蛛网膜下腔,末端外接无菌引流瓶,将脑脊液引出体外的一项技术。是神经外科常用的一种治疗和急救措施,适用于解除脑脊液循环障碍引起的颅内压增高,通过脑脊液引流装置进行对脑内脑脊液引流,可以起到抢救生命的作用。作为一项重要的麻醉管理技术,主要在心血管胸腹主动脉瘤修复手术中用于预防和挽救脊髓缺血所致截瘫的严重并发症,对脊髓保护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脑脊液测压引流装置由蛛网膜下腔穿刺组件、塑胶引流导管。测压装置及引流瓶组成。使用方法为:行蛛网膜下腔穿刺并置入引流导管后,连接测压装置测量脑脊液压力,引流出的脑脊液进入引流瓶收集并计量。目前产品存在显著的缺点是引流管过软,内部无支撑,故易打折,负压抽吸时易吸瘪,导致测压不准、引流不畅,留置时间短。
中国专利文献:CN201420617552.2,申请日2014.10.23,专利名称为:一种一次性脑脊液测压、引流管。公开了一种一次性脑脊液测压、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引流端设有引流孔,另一端设有引流支管接头,所述引流支管接头与引流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的另一端还设有测压支管接头,所述引流支管接头、所述测压支管接头分别与所述引流管相连通,所述引流管的引流端附近外部套有充气气囊一,所述引流管外套有充气装置;所述引流瓶的顶部和两端均设有带孔。
上述专利文献的一种一次性脑脊液测压、引流管,采用引流管的一端设有测压支管接头,引流支管接头、测压支管接头分别与引流管相连通,引流管的引流端附近外部套有充气气囊,不仅能够实现脑脊液的引流、采样,还能同时实现颅内压的测量,简化了医护人员的操作程序,多处开口不易发生感染,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但是关于一种通过在引流管中加入超微钢丝弹簧圈,从而达到避免引流管打折和被吸瘪的目的,且可持续的进行脑脊液压力的检测,改良引流装置的使用效能,延长使用时间,避免不必要的换管或引流失灵的不良临床后果的一种钢丝加强型脑脊液测压引流装置目前则没有相关的报道。
综上所述,亟需一种通过在引流管中加入超微钢丝弹簧圈,从而达到避免引流管打折和被吸瘪的目的,且可持续的进行脑脊液压力的检测,改良引流装置的使用效能,延长使用时间,避免不必要的换管或引流失灵的不良临床后果的一种钢丝加强型脑脊液测压引流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在引流管中加入超微钢丝弹簧圈,从而达到避免引流管打折和被吸瘪的目的,且可持续的进行脑脊液压力的检测,改良引流装置的使用效能,延长使用时间,避免不必要的换管或引流失灵的不良临床后果的一种钢丝加强型脑脊液测压引流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147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鞋垫植入式生理参数无线监控传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生物电信号柔性干式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