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紧凑型容器式捕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13237.0 | 申请日: | 2018-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186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艳;白长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3/34 | 分类号: | E21B43/34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郑建 |
地址: | 710064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气室 集液室 捕集器 本实用新型 分隔件 第一开孔 容器式 流体 流型 管路振动 空间要求 临时存储 流体入口 流体输送 流体通过 内部构造 气液分离 水力冲击 段塞流 集成度 两相流 排气口 排液口 捕集 带压 缓冲 混输 集液 连通 室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紧凑型容器式捕集器,包括集气室、集液室和分隔件,集气室上设置有流体入口和排气口;集液室设置有排液口;集气室和集液室连通,分隔件设置在集气室和集液室之间;分隔件上设置有第一开孔,进入集气室的流体通过第一开孔流入集液室内。管路中的两相流进入本实用新型的捕集器后,临时存储带压液体,通过集气室和集液室实现气液分离,改变流体的流型,并捕集改变流型后的流体,使流体输送均匀,缓冲由段塞流等引起的水力冲击,抑制混输管路振动。本实用新型的捕集器集成度高,结构紧凑、内部构造简单合理,对空间要求低,适用范围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化工等行业中气液分离及混输管路振动消减领域,涉及一种紧凑型容器式捕集器。
背景技术
气液两相或多相混输管路作为运输流体和能量的重要通道,在石油、化工、能源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石化行业,混输管路(如重沸器出口管路、长距离混输管路等)在运行中极易产生段塞流。段塞流是两相流管路中最常遇到的一种流型,其特点是充满整个管道流通面积的液塞被气团分割,形成气体和液体的交替流动。混输管路内流体呈段塞流且速度较大时,管道压力、管道出口气液瞬时流量有很大波动,会引起管路的振动问题,尤其是管路转向、变径等处,流固耦合作用会给管路施加强烈的冲击载荷,引发管路剧烈振动,严重时可以导致管路破坏和泄漏,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段塞流引起的管路冲击振动是治理混输管路振动问题的关键和难点,目前解决该问题主要是通过加支承或者重新设计管路结构来实现,但这些方式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段塞流状况下运行的混输管路,设置液塞捕集器不仅能有效地进行气液分离和捕集两相流体中携带的液体,还可以在最大液塞到达时临时存储带压液体,使下游流体输送均匀,缓冲由段塞流引起的水力冲击。液塞式捕集器基本上可分为管式和容器式两类。管式捕集器由若干根下倾的平行管段构成,分为分配管段、气液分离段和液体储存段三部分组成。管式捕集器主要应用在处理气体凝析液流的设备中,能处理较大流量,但占地面积大,安装空间要求较高。对于泡沫常成为气液分离主要问题的油流,常用容器式捕集器,因为容器式捕集器便于保温和保持流体的流动性,有较大容积空间和停留时间使气液分离。由于海洋、近海油气田的开发以及混输管路位置特殊的安装要求,对液塞捕集器的效率和紧凑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容器式捕集器结构较庞大,在管路安装时对空间要求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紧凑型容器式捕集器,解决现有的容器式捕集器结构大型且管路连接较繁琐、对空间要求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紧凑型容器式捕集器,包括集气室、集液室和分隔件,所述的集气室上设置有流体入口和排气口;所述的集液室设置有排液口;所述的集气室和集液室连通,所述的分隔件设置在集气室和集液室之间;所述的分隔件上设置有第一开孔,进入集气室的流体经过分隔件缓冲后流入集液室内。
具体的,所述的捕集器外部整体形状为封闭的壳体,所述的壳体卧式设置,所述的分隔件设置在壳体内将壳体内腔隔离成所述的集气室和集液室,所述的集气室设置在集液室的上方。
具体的,所述的壳体为圆柱形结构。
具体的,所述的流体入口设置在壳体的端部,所述的排气口设置在集气室上方的壳体上。
具体的,所述的集液室内设置有排液管,所述的排液管一端悬空设置在集液室内,排液管的另一端从集液室向上延伸至集气室上方的壳体外部。
具体的,所述的排液管管底设置有第二开孔,靠近排液管底部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沿排液管管体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三开孔。
具体的,所述的流体入口处连接有与壳体内部集气室接通的第一管体,所述的排气口处连接有与壳体内部的集气室接通的第二管体,所述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上均设置有连接法兰。
具体的,所述的分隔件为板体,所述的板体的截面形状为弧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132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石油矿场的多功能混配车
- 下一篇:一种油井液驱增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