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红茶发酵房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12390.1 | 申请日: | 2018-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762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林海燕;刘仲华;施玲;谭斌;李永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F3/08 | 分类号: | A23F3/08 |
代理公司: | 长沙新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10 | 代理人: | 赵登高 |
地址: | 410128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酵盆 发酵 发酵过程 发酵房 移动式 红茶 茶叶 鼓风机 本实用新型 红茶发酵房 房屋本体 加热装置 加湿装置 搅拌装置 自动搅拌 通风窗 通透性 底座 盆架 拼装 体内 房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茶发酵房,包括房屋本体、加热装置、鼓风机、通风窗、加湿装置、设置在房屋本体内的移动式发酵盆架;所述移动式发酵盆架包括盆架底座、搅拌装置、由多个发酵盆上下拼装而成的发酵盆组。本实用新型发酵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控制发酵的温度和湿度;另外,本发酵房可对发酵过程中的红茶进行自动搅拌翻摊,可以增强茶叶发酵过程的通透性,有利于提高茶叶发酵后的品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叶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茶发酵房。
背景技术
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红茶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钙、磷、镁、钾、咖啡碱、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门冬氨酸等多种营养元素。红茶在发酵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的化学反应使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会产生茶黄素、茶红素等成分,其香气比鲜叶明显增加,形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因此,红茶的加工过程中发酵工艺的控制极为关键。红茶发酵时,需要保持发酵环境的空气流通,发酵过程需要抖松翻摊,而现有红茶发酵设备不能在发酵过程中对红茶进行自动翻摊,需要借助人工进行手工抖松翻摊,但这样操作繁琐,费时费力,不利于大规模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红茶发酵房,该发酵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控制发酵的温度和湿度;另外,本发酵房可对发酵过程中的红茶进行自动搅拌翻摊,可以增强茶叶发酵过程的通透性,有利于提高茶叶发酵后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红茶发酵房,包括房屋本体、加热装置、鼓风机、通风窗、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房屋本体内的移动式发酵盆架;所述移动式发酵盆架包括盆架底座、搅拌装置、由多个发酵盆上下拼装而成的发酵盆组;
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上端贯穿发酵盆组、下端固定在盆架底座上的搅拌轴,与搅拌轴横向垂直可拆卸连接的连杆,与连杆竖向垂直连接、部分容置在发酵盆内的梳状搅拌叶片;
所述盆架底座包括底座本体、设置在底座本体内的电机、与电机和搅拌轴连接的电机皮带、设置在底座本体底部的滑轮;所述底座本体设置有与插杆插合的插孔;
所述发酵盆包括盆外边,盆内边,盆底,固定在盆外边侧面的发酵盆支腿;所述支腿上端开有插孔、下端设置可插入插孔的插杆,从而实现多个发酵盆上下通过插孔与插杆的插合而拼装构成发酵盆组;所述发酵盆组通过插杆与插孔的插合固定安装在盆架底座上;所述盆外边,盆内边,盆底围合形成容置红茶的环形槽;所述盆内边闭合形成可容搅拌轴穿过的通道。
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连杆通过螺栓可拆卸的与搅拌轴横向垂直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红茶发酵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红茶发酵房中移动式发酵盆架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红茶发酵房中移动式发酵盆架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红茶发酵房中搅拌装置安装固定在盆架底座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红茶发酵房中发酵盆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红茶发酵房中发酵盆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红茶发酵房中发酵盆的俯视图;
上述图中各标记的含义为:
1-房屋本体;
2-加热装置;
3-鼓风机;
4-通风窗;
5-加湿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农业大学,未经湖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123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恒温红茶自动发酵室
- 下一篇:一种柚子茶加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