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牵引逆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09542.2 | 申请日: | 2018-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12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宫兆超;蔡纪卫;李华;夏猛;高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00 | 分类号: | H02M7/00 |
代理公司: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刘建军 |
地址: | 26603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排组件 功率模块 电连接 接触器 连接组件 逆变装置 铜排 牵引 本实用新型 热管组件 控制器 拆装方便 散热 布线 车体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牵引逆变装置,包括功率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功率模块的控制器及热管组件,所述功率模块与所述热管组件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功率模块电连接,所述装置还包括接触器,所述接触器与所述功率模块电连接,所述功率模块与所述接触器之间设置铜排连接组件,所述铜排连接组件包括第一铜排组件、第二铜排组件及第三铜排组件,所述第一铜排组件与所述功率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铜排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铜排组件及所述第三铜排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三铜排组件与所述接触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牵引逆变装置将所述接触器集成于一体,通过设置铜排连接组件降低了车体布局困难,避免了布线麻烦,有利于散热,保证连接效果,拆装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牵引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牵引逆变装置
背景技术
永磁同步电机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强过载能力等优点,采用永磁同步电机的牵引系统也被喻为第三代轨道交通牵引技术。牵引逆变装置是地铁永磁牵引系统关键部件之一,其运行状态对地铁列车运行至关重要。为保障牵引逆变装置运行的可靠性,逆变装置柜体的电气设计以及结构设计至关重要。
地铁列车采用的主要为异步电机牵引逆变器,其布局方式不尽合理,空间利用率不高,增加了整车布局的困难,维护拆装不够方便,其中为避免永磁同步电机反电势对系统的影响,在永磁同步电机和逆变器之间设置了隔离接触器,以便在必要时将永磁同步牵引电机与逆变器有效断开,避免故障的进一步扩大。
目前,永磁地铁列车采取的措施往往设置单独的隔离接触器箱,增加了车体整体布局的困难,同时需要于车下狭小空间中来回布线,工艺性不佳,维护性差。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牵引逆变装置,该牵引逆变装置能够集成原接触器,布局合理对接方便,便于维护和检修。
发明内容
针对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的牵引逆变装置,该牵引逆变装置能够集成原接触器,布局合理对接方便,便于维护和检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牵引逆变装置,包括功率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功率模块的开关器件开通或关断的控制器及热管组件,所述功率模块与所述热管组件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功率模块电连接,所述牵引逆变装置还包括接触器,所述接触器与所述功率模块电连接,所述功率模块与所述接触器之间设置铜排连接组件,所述铜排连接组件包括第一铜排组件、第二铜排组件及第三铜排组件,所述第一铜排组件与所述功率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铜排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铜排组件及所述第三铜排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三铜排组件与所述接触器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铜排组件包括第一铜排、第二铜排及第三铜排,所述第一铜排、所述第二铜排及所述第三铜排互不接触,所述第二铜排组件包括第四铜排、第五铜排及第六铜排,所述第二铜排组件由所述第四铜排、所述第五铜排及所述第六铜排压合而成,所述第三铜排组件包括第七铜排、第八铜排及第九铜排,所述第三铜排组件由所述第七铜排、所述第八铜排及所述第九铜排压合而成,所述第一铜排的输入端、所述第二铜排的输入端及所述第三铜排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功率模块电连接,所述第四铜排的输入端、所述第五铜排的输入端及所述第六铜排的输入端分别于所述第一铜排的输出端、所述第二铜排的输出端及所述第三铜排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四铜排的输出端、所述第五铜排的输出端及所述第六铜排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七铜排的输入端、所述第八铜排的输入端及所述第九铜排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七铜排的输出端、所述第八铜排的输出端及所述第九铜排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接触器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功率模块包括功率模块壳体及第一门板,所述接触器包括接触器壳体及第二门板,所述功率模块壳体及所述接触器壳体设置有检修口,所述检修口的边缘设置有密封条,所述功率模块壳体及所述接触器壳体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功率模块壳体及所述接触器壳体分别与所述第一门板及所述第二门板通过细杆螺栓组件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095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