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污染土壤加热处理的加热管套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09045.2 | 申请日: | 2018-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581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闫利刚;韦云霄;谢倩;李静文;谢方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40 | 分类号: | H05B3/40;H05B3/02;H05B3/10;B09C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100015 北京市朝阳区京顺东街6号院***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套 加热管套 散热翼片 加热处理 污染土壤 加热棒 散热 本实用新型 顶部设置 封闭设置 抗压能力 可拆卸的 烧结现象 竖直设置 外部设置 抗冲击 过热 开口 土壤 申请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染土壤加热处理的加热管套,该加热管套包括管套,顶部设置有开口,底部为封闭设置;加热棒,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管套内;至少一对散热翼片,竖直设置在所述管套的侧部。本申请通过在管套的外部设置散热翼片,不仅增加了散热面积,加快了散热速度,而且避免了加热棒周围过热导致土壤烧结现象;散热翼片的设置也加强了管套的机械强度,增强了管套的抗冲击和抗压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染土壤原位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染土壤加热处理的加热管套。
背景技术
原位电加热处理污染土壤已经在国内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和推广。其是通过加热装置对受到污染的土壤加热,使污染土壤中的挥发性和半挥发性的污染物脱附,实现对污染土壤的净化处理。但土壤的低导热性和电加热棒的低散热面积的缺点限制了其对土壤的加热效率速率;同时,在安装和加热过程中,直接使用电热棒插入土壤内部及从土壤中拔出,对电加热棒的损伤很大,限制了电加热棒的重复利用。
为此,中国专利文献CN205902112U,公开了一种内置测温结构的电加热管,包括外套管、电热丝、电极、绝缘端盖、温度传感器和内套管,所述外套管的端口处封闭连接绝缘端盖,而外套管的内部设置内套管,内套管的端口固定连接在端盖上,所述外套管的内壁和内套管的外壁之间设置电热丝和绝缘填充物,以构成电加热管本体,所述电热丝的两端分别连接对应电极的一端,电极固定设置在绝缘端盖上;所述内套管的内部设置温度传感器。虽然该电加热结构中在电热棒上套设了管套,但是,该管套散热面积小,且结构抗冲击能力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用于土壤加热的加热管套散热面积小、结构强度差的缺陷,从而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染土壤加热处理的加热管套。
一种用于污染土壤加热处理的加热管套,包括:
管套,顶部设置有开口,底部为封闭设置;
加热棒,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管套内;
至少一对散热翼片,竖直的设置在所述管套的侧部。
优选的是,所述的加热管套中,所述散热翼片为若干对,若干对所述散热翼片环绕所述管套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的加热管套中,还包括加强结构,设置在所述管套的上部;
所述加强结构包括一对与所述管套连接的加强板和一对加强肋;一对所述加强肋设置在一对所述加强板之间,且与所述加强板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加热管套中,一对所述加强肋平行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的加热管套中,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加强肋垂直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的加热管套中,所述管套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所述管套的开口连通;
所述加热棒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优选的是,所述的加热管套中,所述管套下部为楔体。
优选的是,所述的加热管套中,所述管套和所述散热翼片为导热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染土壤加热处理的加热管套,该加热管套包括管套,顶部设置有开口,底部为封闭设置;加热棒,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管套内;至少一对散热翼片,竖直设置在所述管套的侧部。一方面,本申请通过在管套的外部设置散热翼片,不仅增加了散热面积,加快了散热速度,而且避免了加热棒周围过热导致土壤烧结现象;另一方面,散热翼片的设置也加强了管套的机械强度,增强了管套的抗冲击和抗压能力。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对污染土壤加热处理的加热管套,该加热套上还设置有加强结构,该加强结构在加热管套插入土壤中时,能有效的分散打桩机的压力,避免管套受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090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