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评估人工耳蜗植入体寿命的试验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608307.3 | 申请日: | 2018-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067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 发明(设计)人: | 张爱霞;劳鸿章;刘新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 31280 | 代理人: | 唐佳弟;秦华毅 |
| 地址: | 20131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植入体 试验设备 开口 评估 测温装置 加温装置 人工耳蜗 测温棒 加热棒 本实用新型 加温控制器 可靠性评价 温度感应器 产品改进 预期寿命 电流源 加电 加湿 加温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评估人工耳蜗植入体寿命的试验设备,其包括箱体,加温装置,测温装置,及其电流源,其中,该箱体在其顶部设有三个开口;该加温装置包括加温控制器及其加热棒,其中,该加热棒通过该箱体的开口插入该箱体中;该测温装置包括温度感应器及其测温棒,其中,该测温棒通过该箱体的开口插入该箱体中。该试验设备通过对植入体进行加温、加电、加湿,实现植入体寿命加速,大大缩短了评估植入体寿命的时间,以实现在较短时间内对植入体的预期寿命进行评估,为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评价以及产品改进提供依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试验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评估人工耳蜗植入体寿命的试验设备。
背景技术
人工耳蜗是目前常见的生物医学工程装置,主要用于帮助配戴助听器效果不好或者根本无效的重度、极重度耳聋患者。人工耳蜗分为植入体内的植入体和佩带于体外的体外机两个部分,由体外机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提高及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人工耳蜗植入体通过手术埋在病人的耳后皮下部位,植入体中的电极在手术中被插入到病人耳蜗的鼓阶内,与病人的听神经相作用。由于植入体需要长期植入人体,所以它的寿命对病人来说至关重要。植入体设计寿命是终身,但是从第一台人工耳蜗出现到现在也不过是50年的时间,从实际植入者使用寿命来统计植入体的寿命所用的周期长、效率低并且不现实,所以,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快速评估植入体寿命的试验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评估人工耳蜗植入体寿命的试验设备,其能对植入体进行加温、加电、加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评估人工耳蜗植入体寿命的试验设备,其包括箱体,加温装置,测温装置,及其电流源,其中,该箱体在其顶部设有三个开口;该加温装置包括加温控制器及其加热棒,其中,该加热棒通过该箱体的开口插入该箱体中;该测温装置包括温度感应器及其测温棒,其中,该测温棒通过该箱体的开口插入该箱体中。
该试验设备还包括保温套,该保温套分成上保温套及下保温套,分别套于该箱体的上部及下部。
该箱体呈圆柱形,由玻璃制成,厚度为6mm。
本实用新型评估人工耳蜗植入体寿命的试验设备通过对植入体进行加温、加电、加湿,实现植入体寿命加速,大大缩短了评估植入体寿命的时间,以实现在较短时间内对植入体的预期寿命进行评估,为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评价以及产品改进提供依据。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评估人工耳蜗植入体寿命的试验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评估人工耳蜗植入体寿命的试验设备,包括箱体1,加温装置2,测温装置3,及其电流源4,其中该箱体1呈圆柱形,由玻璃制成,厚度为6mm,模拟人的头皮,其顶部设有三个开口,分别用于排气、与该加温装置2相连、与该控温装置3相连,该箱体1用于盛放0.9%浓度的生理盐水,模拟植入体在人体内的环境,该电流源4与人工耳蜗的体外机相连,用于输出高于体外机正常工作状态的电压。
该加温装置2包括加温控制器21及其加热棒22,其中,该加热棒22通过该箱体1的开口插入该箱体1中,用于对该箱体1内的生理盐水加热,该加温控制器21用于控制该加热棒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083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