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印制线路板污水残余铜的处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606984.1 | 申请日: | 2018-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028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 发明(设计)人: | 胡爽;喻科;吴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渤茂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渤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101/20;C02F103/3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生化反应池 补加装置 本实用新型 潜水搅拌机 污泥浓缩池 综合调节池 线路板 处理系统 有机物 排泥泵 污泥 穿孔曝气装置 印制 微孔曝气盘 微生物增殖 总氮去除率 污水 保证系统 技术效果 反硝化 排泥管 生化池 铜吸附 原污水 补加 排泥 微生物 增高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印制线路板污水残余铜的处理系统,包括综合调节池、生化反应池、污泥浓缩池、碳源补加装置,所述综合调节池内设穿孔曝气装置,所述生化反应池内设微孔曝气盘、潜水搅拌机、排泥泵、排泥管,所述碳源补加装置设有到生化反应池的营养投加管道。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通过碳源补加装置向生化池补加一定量的有机物,以弥补原污水中有机物不足的情况,且增加了潜水搅拌机进行搅拌,利于微生物进行反硝化,从而使微生物增殖量变大,总氮去除率增高,另外通过排泥泵定期排泥至污泥浓缩池,可保持池内污泥的活性以及控制污泥内部残余铜吸附量的稳定,从而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污水处理系统,特别是一种印制线路板污水残余铜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印制线路板厂,污水种类繁多,水质成分复杂。其污染物主要有COD、氨氮、总氮、铜离子、悬浮物等。其综合污水含铜量较高,平均浓度可达300-500mg/l;
对于该综合污水中铜离子的去除常采用化学沉铜(碱式除铜/酸式除铜)的方法,而COD、氨氮、总氮则可采用生化法去除;
印制线路板行业污水的排放标准中,出水铜含量必须小于0.3mg/l。以上两种除铜方法理论上均可将出水铜降至0.3mg/l以下,但是在实际工程运用中,一定会因为操作人员不可避免的失误、药剂投加量控制的不准确、来水水质波动等原因,导致出水铜含量难以稳定控制在0.3mg/l以下,出现本实用新型中所说的残余铜(本实用新型将经除铜工艺段预处理后综合污水中大于排水指标(0.3mg/l),小于2倍排水指标(0.6mg/l)的这部分铜称做残余铜)。直接将含铜量大于0.3mg/l的污水泵至生化反应池进行处理,会导致生化反应池在一段时间后出现异常最后硝化菌被抑制,失去降解污水中氨氮及总氮的能力。所以为了去除污水中的残余铜,我们常会将未达标的污水泵回前段调节池,混合后再次处理,或在后段增加保险工序,如子交换法处理、树脂吸附等;
实践证明用常规系统对线路板污水残余铜的处理存在以下两个缺点:
1、将未达标污水泵回前段除铜反应段再处理,导致能耗及药剂费用增加,并变相降低污水站的处理能力;
2、增加保险工序,虽能达到较好的除铜效果,但需增加系统建设一次性投资,增加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增加污水站设备及相关设施的维护保养,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运维费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有效且处理效果佳的印制线路板污水残余铜的处理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印制线路板污水残余铜的处理系统,包括综合调节池、生化反应池、污泥浓缩池、碳源补加装置,所述综合调节池内设穿孔曝气装置,所述生化反应池内设微孔曝气盘、潜水搅拌机、排泥泵,所述碳源补加装置设有到生化反应池的营养投加管道。本实用新型得到的一种印制线路板污水残余铜的处理系统,其技术效果有以下四点:
1、减少预处理出水不达标再处理所产生的额外费用及人工消耗;
2、无需为物化出水不能稳定达标而增加保险工艺段,减少了一次性的投资费用,及整个污水站的占地面积,同时缩减了污水站运行维护及人工成本;
3、可在不影响生化反应池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确保出水铜稳定达标,使现有工艺处理效益最大化;
4、驯化生化反应池适应较高浓度的铜吸附量后,生化反应池对来水铜含量的适应及耐冲击性均有提高,非常利于整套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性,尤其是月末、月初车间保养时的浓水排放,易对未加强驯化的生化反应池造成冲击,所以很多印制线路板污水的处理工艺中,都未设计生化反应池,或者有设计,但运行效果不佳。
附图说明
图1是原有技术下印制线路板污水残余铜的系统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渤茂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渤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渤茂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渤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069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部增光的立体填料
- 下一篇:小型城镇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