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股动脉加压包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93257.6 | 申请日: | 201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264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卨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132 | 分类号: | A61B17/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正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18 | 代理人: | 赵白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扎带 腰部 加压包扎装置 股动脉 腿部 本实用新型 魔术贴 向下延伸 上端 刺毛 毛面 下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股动脉加压包扎装置,包括腰部包扎带以及腿部包扎带,所述腿部包扎带的上端设置在所述腰部包扎带上,且所述腿部包扎带的下端向下延伸,所述腰部包扎带通过第一魔术贴刺毛面和第一魔术贴圆毛面固定在患者的腰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安全可靠的股动脉加压包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股动脉加压包扎装置。
背景技术
股动脉(femoral artery):是股三角内的中心结构,有四大分支。向前发出三条动脉即: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和阴部外动脉。向后发出股深动脉,该动脉又发出旋股内、外侧动脉和穿动脉,股动脉与股深动脉几乎处于同一垂线上。因股动脉在股三角区,位于股鞘内,局部穿刺后压迫止血难度大,尤其是动脉穿刺和严重肝衰竭、血小板低等凝血机制低的患者止血难度更大,一般的包扎不能达到有效穿刺点加压效果;另外,因大腿根部较下部粗,绷带包扎容易出现松脱和下滑,影响止血,从而出现局部出血、渗血,甚至形成假性动脉瘤,严重的假性动脉瘤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对患者造成痛苦及经济损失。
经股动脉穿刺途径是介入诊断和治疗最常用的穿刺途径。术后股动脉穿刺处出血为常见并发症,为了防止出血发生,术后常规用宽的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小时,沙袋压迫6小时。临床护理观察发现: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常出现局部皮肤瘙痒、水疱和破损、患者术侧下肢麻木等并发症。沙袋压迫过程中,沙袋会随着患者咳嗽,排便等肢体活动移位或滑脱,患者也会因为担心沙袋滑脱产生紧张情绪,同时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甚至有发生医疗纠纷的风险。如何保证股动脉穿刺术后有效的压迫止血,方便护士观察伤口,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成为我们工作中需要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安全可靠的股动脉加压包扎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股动脉加压包扎装置,包括腰部包扎带以及腿部包扎带,所述腿部包扎带的上端设置在所述腰部包扎带上,且所述腿部包扎带的下端向下延伸,其中:
所述腰部包扎带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使用的第一魔术贴刺毛面和第一魔术贴圆毛面,所述腰部包扎带通过所述第一魔术贴刺毛面和第一魔术贴圆毛面固定在患者的腰部,所述腰部包扎带的一端部还设置有第二魔术贴圆毛面;
所述腿部包扎带包括延伸部、第一腿部包扎带和第二腿部包扎带,所述延伸部的上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腰部包扎带上,所述延伸部的下端向下延伸,所述第一腿部包扎带和第二腿部包扎带的内部均向内凹设有多个沙袋固定腔,所述沙袋固定腔内固定设置有沙袋;
所述第一腿部包扎带和第二腿部包扎带的上端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延伸部的下端,所述第一腿部包扎带和第二腿部包扎带相互交叉设置,且所述第一腿部包扎带和第二腿部包扎带的下端向下延伸,所述第一腿部包扎带的下端侧面上设置有第二魔术贴刺毛面,所述第二腿部包扎带的下端侧面上设置有第三魔术贴刺毛面。
所述第一腿部包扎带和第二腿部包扎带的表面均为弧面结构。
所述沙袋固定腔的数量为四个,分别均匀位于所述第一腿部包扎带和第二腿部包扎带的内部。
所述腰部包扎带的左端前侧面上设置有第一魔术贴刺毛面,所述腰部包扎带的右端后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魔术贴刺毛面相配合使用的第一魔术贴圆毛面。
所述腰部包扎带的右端前侧面设置有所述第二魔术贴圆毛面。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股动脉加压包扎装置结构简单,在给患者进行股动脉介入治疗完毕后加压包扎时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同时提升了工作效率,且对患者股动脉穿刺点进行压迫可起到快速止血愈合的目的。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未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932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