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指纹辨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85500.X | 申请日: | 201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414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林伯骏;巫仁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金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297 | 代理人: | 胡清方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东区(***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光基材 感光结构 感光区 指纹辨识装置 导光结构 显示元件 画素区 光源设置 出光区 穿透区 光源 | ||
一种指纹辨识装置包括显示元件、第一透光基材、多个感光结构、第一导光结构及光源。显示元件具有多个画素区及位于多个画素区之间的多个穿透区。第一透光基材具有多个感光区以及位于多个感光区之间的多个出光区。多个感光结构分别设置于第一透光基材的多个感光区。第一透光基材设置于多个感光结构与第一导光结构之间。光源设置于第一透光基材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指纹辨识模组。
背景技术
指纹辨识装置常装设在具有显示元件的电子产品(例如: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等)中。一般而言,指纹辨识装置可分为内建式与非内建式。内建式的指纹辨识装置整合在显示元件内,但指纹辨识装置的设置确使显示元件的布局(layout)复杂,且会降低显示元件的分辨率。非内建式的指纹辨识装置设置在显示元件下方,但非内建式的指纹辨识装置的感测面积小。此外,无论是内建式或非内建式的指纹辨识装置,其皆是利用显示元件(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发出的显示光束照射指纹,进而完成指纹辨识,因此,指纹辨识必须在显示元件具有非黑画面的情况下方能进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指纹辨识装置,性能佳。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指纹辨识装置,用以感测指纹。指纹辨识装置包括显示元件、第一透光基材、多个感光结构、第一导光结构以及光源。显示元件具有多个画素区以及位于多个画素区之间的多个穿透区。第一透光基材具有多个感光区以及位于多个感光区之间的多个出光区。多个感光结构分别设置于第一透光基材的多个感光区。第一透光基材设置于多个感光结构与第一导光结构之间。光源设置于第一透光基材旁,且用以发出光束。光束依序被第一导光结构引导以由第一透光基材的出光区向显示元件传递、穿过显示元件的一个穿透区、被指纹漫射、穿过显示元件的另一个穿透区,以传递至感光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元件具有显示面,第一透光基材的各出光区与对应之显示元件的穿透区沿着第一斜向方向排列,第一斜向方向与显示面的法线方向具有夹角α1,而0o<α1<90o。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元件具有显示面,显示元件的各穿透区与对应的感测结构沿着第二斜向方向排列,第二斜向方向与显示面的法线方向具有夹角β1,而0o<β1<90o。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元件具有显示面,第一透光基材的各出光区与对应之显示元件的穿透区沿着第一斜向方向排列。显示元件的各穿透区与对应的感测结构沿着第二斜向方向排列,而第一斜向方向与第二斜向方向交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指纹辨识装置还包括准直元件。准直元件设置于显示元件与感光结构之间。准直元件具有在第三斜向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第一光通道以及在第四斜向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第二光通道。第三斜向方向与第四斜向方向交错。各第一光通道的两端旁分别设有相对应的第一透光基材的一个出光区与显示元件的一个穿透区。各第二光通道的两端旁分别设有相对应的显示元件的一个穿透区与一个感光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透光基材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多个感光结构设置于第一透光基材的第一表面,而第一导光结构设置于第一透光基材的第二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指纹辨识装置还包括反射层。第一导光结构设置于多个感光结构与反射层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指纹辨识装置还包括第二透光基材。第二透光基材具有第一表面、相对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以及连接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的侧面。光束依序由第二透光基材的侧面进入第二透光基材中,而第一透光基材设置于第二透光基材的第一表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指纹辨识装置还包括第一黏着层,连接于第一透光基材与第二透光基材的第一表面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855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