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智能救生带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84792.5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280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延科;倪鸿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延科 |
主分类号: | B63C9/15 | 分类号: | B63C9/15;B63C9/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商金婷 |
地址: | 252000 山东省聊城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密封 折叠的 环带 便携式智能 充气装置 救生带 高压气瓶 内盒体 进气口 本实用新型 输出端连接 便于携带 顶针结构 救生设备 自动打开 输入端 体积小 外盒体 折叠 使用率 充气 进水 内盒 溺水 布料 救生 体内 塑料 智能 重复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救生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智能救生带,包括充气装置和折叠的环带;折叠的环带由气密封的折叠布料或塑料构成,充气装置包括能够进水的外盒体、气密封的内盒体、高压气瓶和顶针结构;充气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在折叠的环带的气输入端;气密封的内盒体和折叠的环带之间设有进气口;高压气瓶位于气密封的内盒体内;该便携式智能救生带体积小、便于携带、重复使用率高,且能够在溺水时自动打开充气,完成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救生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智能救生带。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专利库公开了许多救生设备,便携式的都是没有充气功能的,而且大部分有充气功能的救生设备全都是不能遇水自动打开的。此外,由于救生衣体积大,携带不便,尤其是在漂流时,容易沾上水发霉,反复使用效果差。
如CN102464099A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就公开了一种新型胶囊式救生圈,包括救生圈,压缩包,压缩空气瓶,救生圈折叠收在压缩包中,压缩包一侧为压缩空气瓶,压缩空气瓶上有压缩空气瓶开关,压缩空气瓶与救生圈连接,救生圈上有呼吸阀。该新型胶囊式救生圈,适合各类游泳场所使用,该救生圈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以在短时间内把折叠的救生圈充满气,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但是这个救生圈是折叠的,需要人手动控制打开呼吸阀,人在溺水时会慌张,很容易找不到呼吸阀位置,从而导致实现不了救生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溺水时自动打开充气,完成救生的便携式智能救生带。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智能救生带,包括充气装置和折叠的环带;折叠的环带由气密封的折叠布料或塑料构成,充气装置包括能够进水的外盒体、气密封的内盒体、高压气瓶和顶针结构;充气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在折叠的环带的气输入端;气密封的内盒体和折叠的环带之间设有进气口;高压气瓶位于气密封的内盒体内;高压气瓶的口部对应在顶针结构前端,外盒体上还设有推进机构,所述推进机构包括弹簧容纳通道、位于弹簧容纳通道一端的封堵件、弹簧和水溶性挡片;弹簧压在封堵件和水溶性挡片之间;高压气瓶的尾部位于气密封的内盒体一侧,内盒体一侧为软材质,以使弹簧脱离水溶性挡片通过内盒体一侧推进高压气瓶,从而顶针结构刺穿高压气瓶。
作为优选,内盒体上还设有导向支架,所述高压气瓶安装在导向支架上,推进机构的推进方向和高压气瓶在导向支架被限制的活动方向一致。
作为优选,弹簧容纳通道的外端内侧部设有内螺纹,封堵件外侧部设有匹配的外螺纹;封堵件外端设有螺槽。
作为优选,进气口上设有进气单向阀。
作为优选,弹簧容纳通道上设有一对与外盒体连通的通孔,水溶性挡片通过一对通孔卡设在所述弹簧容纳通道内。
作为优选,折叠的环带上设有能够拆卸成开环的子母扣。
作为优选,还包括用于套于肩部的背带,背带两端连接在折叠的环带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便携式智能救生带,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套在胸口时就是个带状物件,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在没有遇水环境下,可以反复使用。
二、无须手动打开,溺水时完全浸没后,延时自动打开,完成充气和救生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2中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延科,未经刘延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847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