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双面叠合墙和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79350.1 | 申请日: | 201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470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卢旦;刘智龙;徐晓珂;纵斌;马骞;金曈;白杨;马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86 | 分类号: | E04B2/86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顾正超 |
地址: | 2000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混凝土外叶板 钢筋 预制装配式 环状封闭 环状箍筋 内叶板 本实用新型 混凝土建筑 钢筋架 叠合 板面相对 横向设置 间隔设置 竖向设置 现场施工 桁架钢筋 中和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双面叠合墙和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包括混凝土内叶板、混凝土外叶板和钢筋架;所述混凝土内叶板和所述混凝土外叶板的板面相对间隔设置,所述钢筋架包括至少两根竖向设置的环状封闭钢筋以及至少两根横向设置的环状箍筋,每根所述环状箍筋与所有的所述环状封闭钢筋固定连接,靠近外侧的部分所述环状箍筋和所述环状封闭钢筋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外叶板中,靠近内侧的部分所述环状箍筋和所述环状封闭钢筋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内叶板中。本实用新型可减少或者取消在混凝土外叶板中和混凝土内叶板之间的间隔中的桁架钢筋,进而可减少现场施工时钢筋碰撞,即可有效改善由于钢筋碰撞导致的效率低的问题,同时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双面叠合墙和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
背景技术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墙体作为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重要组成构件,其基本功能包括承担竖向荷载、承受水平地震以及预留机电管线空间等。目前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墙体的种类较多,如全截面预制墙、单面预制叠合墙、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双面叠合墙。
其中,全截面预制墙主要依靠钢筋套筒以及灌浆后浇混凝土形成整体以实现竖向连接,依靠钢筋搭接连接后浇混凝土形成整体以实现水平连接。由全截面预制墙装配形成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虽然预制率较高,但钢筋套筒和灌浆施工工艺复杂、质量检测困难,同时材料费和人工费均较高。
单面预制叠合墙是在工厂预制70mm厚混凝土板作为墙体外模板,现场施工时在内侧按传统工艺绑扎墙体钢筋另支内模板,后浇筑混凝土。由单面预制叠合墙装配形成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可将外墙外饰面与上述70mm混凝土板在工厂一起预制加工,减少了现场部分施工工序,但预制外墙板仅仅作为外模板使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中钢筋绑扎和内模板支模工作仍需现场人工完成,且70mm的预制混凝土板是否参与结构受力和对结构整体刚度的贡献仍缺乏研究。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双面叠合墙是在单面预制叠合墙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双面叠合墙通过在工厂预制完成混凝土内叶板和混凝土外叶板。其中混凝土内叶板和混凝土外叶板均为混凝土墙板,混凝土内叶板和混凝土外叶板的厚度通常为50mm,混凝土内叶板和混凝土外叶板中间预留不小于100mm的空间,混凝土内叶板和混凝土外叶板之间利用桁架钢筋进行连接。由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双面叠合墙装配形成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混凝土内叶板和混凝土外叶板均在工厂预制,免去了现场绑扎钢筋和支模的工序,仅需浇筑混凝土即可。但是,目前这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双面叠合墙均采用钢筋间搭接的方式进行水平和竖向连接,这种连接方式需要的钢筋搭接长度较长,不但浪费钢筋而且由于桁架钢筋的存在,搭接钢筋与桁架钢筋之间的碰撞往往会影响现场施工效率。
因此,急需对现有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双面叠合墙进行改进,以提高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双面叠合墙的装配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双面叠合墙和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以提高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双面叠合墙的装配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双面叠合墙,包括混凝土内叶板、混凝土外叶板和钢筋架;所述混凝土内叶板和所述混凝土外叶板的板面相对间隔设置,所述钢筋架包括至少两根竖向设置的环状封闭钢筋以及至少两根横向设置的环状箍筋,每根所述环状箍筋与所有的所述环状封闭钢筋固定连接,靠近外侧的部分所述环状箍筋和所述环状封闭钢筋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外叶板中,靠近内侧的部分所述环状箍筋和所述环状封闭钢筋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内叶板中。
可选的,所述环状封闭钢筋的上侧延伸至所述混凝土内叶板和所述混凝土外叶板外,且延伸至所述混凝土内叶板和所述混凝土外叶板外的部分所述环状封闭钢筋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混凝土内叶板和所述混凝土外叶板之间的间隔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793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