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加工连续折弯件的连续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578940.2 | 申请日: | 2018-04-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990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 发明(设计)人: | 蒋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捷胜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折弯工位 整形工位 连续模 折弯 连续折弯 上模 本实用新型 连续模具 下模 工件折弯 模具领域 生产效率 输送装置 依次设置 上垫板 下垫板 整形 工位 预设 加工 传送 修正 配合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可加工连续折弯件的连续模具,包括连续模上模、与连续模上模配合的连续模下模、用于将工件在各工位传送的输送装置,以及依次设置在连续模上模的上垫板和连续模下模的下垫板之间的第一折弯工位、第一整形工位、第二折弯工位、第二整形工位、第三折弯工位、第四折弯工位、第三整形工位,第一整形工位、第二整形工位和第三整形工位依次用于将第一折弯工位、第二折弯工位和第四折弯工位对工件折弯的角度对应的整形至第一预设折弯角度、第二折弯角度和第三折弯角度。本实用新型通过四个折弯工位对工件进行连续折弯,通过三个整形工位对工件的折弯角度进行修正,保证了工件的折弯精度和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加工连续折弯件的连续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子,汽车及工程机械的更新升级越来越快。冲压产品被应用在越来越多的领域。
但是现有技术中对于需要连续折弯的冲压件有的通过单个模具进行加工,其存在的问题是:在各个工序之间需要工人进行手工上料、下料,增加了操作的复杂度,降低了加工效率;也有的通过连续模进行加工,但是采用连续模加工时由于折弯次数较多无法保证折弯精度。
因此,亟需一种可加工连续折弯件的连续模具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加工连续折弯件的连续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单个模具加工连续折弯件的加工效率低,通过连续模具加工连续折弯件,工件的加工精度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加工连续折弯件的连续模具,包括连续模上模,与所述连续模上模配合的连续模下模,以及用于将工件在各工位传送的输送装置,所述连续模上模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盖板、上模座、上垫板、上夹板、上挡板和脱料板,所述连续模下模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下模板、下垫板和下模座,所述脱料板和所述下模座相互靠近,该连续模具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上垫板和所述下垫板之间的第一折弯工位、第一整形工位、第二折弯工位、第二整形工位、第三折弯工位、第四折弯工位、第三整形工位,所述第一整形工位用于将所述第一折弯工位对工件折弯的角度整形至第一预设折弯角度,所述第二整形工位用于将所述第二折弯工位对工件折弯的角度整形至第二预设折弯角度,所述第三整形工位用于将所述第四折弯工位对工件折弯的角度整形至第三预设折弯角度。
作为优选,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折弯工位之前的冲切工位,所述冲切工位用于冲切出工件的基材。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折弯工位包括安装在所述上垫板上的第一上凸模和安装在所述下垫板上的第一下凹模,所述第一上凸模上间隔的设置有两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一下凹模对应的设有两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一凹槽用于对工件折弯。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折弯工位包括安装在所述上垫板上的第一上凹模和安装在所述下垫板上的第一下凸模,所述第一上凹模和所述第一下凸模相对应,且用于对工件折弯,所述第二折弯工位对工件的折弯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折弯工位对工件的两个折弯位置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折弯工位包括安装在所述上垫板上的第二上凸模和安装在所述下垫板上的第二下凹模,所述第二上凸模上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二凸起,所述第二下凹模上对应的设置有两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三折弯工位用于对工件在所述第一折弯工位对工件折弯的基础上进一步折弯。
作为优选,所述第四折弯工位包括安装在所述上垫板上的第三上凸模和安装在所述下垫板上的第三下凹模,所述第三上凸模上间隔的设置有两个第三凸起,所述第三下凹模对应的设置有两个第三凹槽,所述第四折弯工位用于对工件在所述第三折弯工位对工件折弯的基础上进一步折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捷胜精密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捷胜精密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789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