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75983.5 | 申请日: | 2018-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740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窦海燕;梅阳春;郭玉祥;杨东升;康江波;顾海南;李立波;洪健;刘双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2 | 分类号: | F02M3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张巧;牛艺文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谐振 消声腔体 增压器 发动机进气系统 空滤器 本实用新型 出气管 进气管 连通 吸气 共振 消音 噪声 噪音 乘客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包括空滤器和增压器;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还包括谐振消声腔体;所述谐振消声腔体的一端连通所述空滤器的出气管,所述谐振消声腔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增压器的进气管。本实用新型在增压器的进气管与空滤器的出气管之间接设谐振消声腔体,在气体进入增压器之前,通过谐振消声腔体对气体噪音进行共振消音,进而避免增压器产生吸气噪声,进而保证驾驶员和乘客的体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
背景技术
轻型客车的发动机进气系统为轻型客车的发动机提供干燥、清洁和充足的空气。
现有技术的轻型客车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如图1所示,该发动机进气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并连通的第一进气管01、空滤器02、第一出气管03和第二进气管04和增压器05,增压器05的出气管连接发动机的进气管。
现有技术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并没有设置噪声处理装置,增压器05内容易产生吸气噪声(Whoosh声),该噪声通过第一进气管01的端部辐射出来,传导驾驶室内,导致驾驶员和乘客受到“嘶嘶”的异响的干扰,影响驾驶员和乘客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它能够对空滤器提供给增压器的气体进行消音处理,避免增压器内产生吸气噪声,进而提高驾驶员和乘客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包括空滤器和增压器;
其中: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还包括谐振消声腔体;
所述谐振消声腔体的一端连通所述空滤器的出气管,所述谐振消声腔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增压器的进气管。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谐振消声腔体为圆台型;
所述谐振消声腔体的小直径端连通所述空滤器的出气管,所述谐振消声腔体的大直径端连通所述增压器的进气管。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谐振消声腔体的内圆周面上设置有多个环形凹槽。
各所述环形凹槽沿所述谐振消声腔体的轴向均匀设置。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环形凹槽沿所述谐振消声腔体的轴向的宽度为5mm。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谐振消声腔体包括第一圆台腔体和两半圆台型腔体;
两所述半圆台型腔体同轴设置,且相互抵接,并均间隙设置在所述第一圆台腔体内。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谐振消声腔体还包括第一端盖件;
所述第一端盖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圆台腔体的小直径端,且固定连接所述空滤器的出气管。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谐振消声腔体还包括第二端盖件;
所述第二端盖件过盈装配在所述第一圆台腔体的大直径端,且固定连接所述增压器的进气管。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还包括阻力传感器;
所述阻力传感器插设在所述空滤器内,并靠近所述空滤器的出气管设置。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还包括流量传感器;
所述流量传感器插设在所述空滤器内,并靠近所述空滤器的出气管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759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旁路式进气管
- 下一篇:增压发动机进气消声结构及进气软管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