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锅炉用汽包液位计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70920.0 | 申请日: | 2018-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863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范子久;贺乾龙;马喜杰;杜天正;王彬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禾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37/54 | 分类号: | F22B37/54;F22B37/56;F22B37/78;F22B37/00;F22B35/00;F22D5/32 |
代理公司: | 新乡市平原智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9 | 代理人: | 杨杰 |
地址: | 4530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表面安装 锅炉本体 控制箱 液位计 光柱 本实用新型 中间继电器 控制装置 连续排污 内部安装 汽包液位 冷凝罐 疏水阀 数显表 蓄水箱 汽水 流量计 锅炉 差压变送器 蒸汽管道 变送器 过热器 排污管 引压管 主汽阀 水泵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炉用汽包液位计控制装置,包括液位计、锅炉本体、冷凝罐,所述锅炉本体的一侧放置有第二蓄水箱,所述第一蓄水箱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水泵,所述蒸汽管道的表面安装有疏水阀,所述引压管的表面安装有流量计,所述冷凝罐的下方安装有差压变送器,所述锅炉本体的内部安装有液位计,所述第一排污管的表面安装有连续排污阀,所述控制箱的表面安装有光柱数显表,所述控制箱一侧的锅炉本体表面安装有中间继电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主汽阀、连续排污阀、过热器、疏水阀、控制箱、液位计、中间继电器、差压变送器、光柱数显表结构,解决了无法快速解决汽水共腾的影响和无法避免汽水共腾的产生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蒸汽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锅炉用汽包液位计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锅的原义指在火上加热的盛水容器,炉指燃烧燃料的场所,锅炉包括锅和炉两大部分。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所需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提供热水的锅炉称为热水锅炉,主要用于生活,工业生产中也有少量应用。产生蒸汽的锅炉称为蒸汽锅炉,常简称为锅炉,多用于火电站、船舶、机车和工矿企业。在容器中液体介质的高低叫做液位,测量液位的仪表叫液位计。液位计为物位仪表的一种。液位计的类型有音叉振动式、磁浮式、压力式、超声波、声呐波,磁翻板、雷达等。本实用新型具体为一种锅炉用汽包液位计控制装置。
但是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的不足:
1、锅炉在产生蒸汽时易发生汽水共腾现象,汽水共腾造成的气泡直接影响了液位计的正常指示,当产生汽水共腾时应快速的解决此问题;
2、汽水共腾的产生是可以避免的,但现有技术中无法提前避免汽水共腾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炉用汽包液位计控制装置,解决了无法快速解决汽水共腾的影响和无法避免汽水共腾的产生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锅炉用汽包液位计控制装置,包括液位计、锅炉本体、冷凝罐,所述锅炉本体的一侧放置有第二蓄水箱,所述第二蓄水箱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蓄水箱的一端放置有第一蓄水箱,所述第一蓄水箱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水泵,所述锅炉本体的上方通过增压管连接有蒸汽压力机,所述增压管的表面安装有主汽阀,所述增压管一侧的锅炉本体上方通过蒸汽管道与过热器连接,所述蒸汽管道的表面安装有疏水阀,所述蒸汽管道一侧的锅炉本体上方通过引压管与冷凝罐连接,所述引压管的表面安装有流量计,所述冷凝罐的下方安装有差压变送器,所述锅炉本体的内部安装有液位计,所述锅炉本体的底部连接有第一排污管,所述第一排污管的表面安装有连续排污阀,所述第一排污管一侧的锅炉本体底部连接有第二排污管,所述第二排污管的表面安装有定期排污阀,所述锅炉本体的表面安装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表面安装有光柱数显表,所述光柱数显表一侧的控制箱的表面安装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箱一侧的锅炉本体表面安装有中间继电器,所述锅炉本体的两侧安装有支柱。
优选的,所述第二水泵的输出端通过第二输液管道与锅炉本体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出端通过第一输液管道与锅炉本体连接。
优选的,所述冷凝罐的输出端通过差压变送器与光柱数显表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箱的输出端与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和定期排污阀连接。
优选的,所述液位计的输出端通过中间继电器与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炉用汽包液位计控制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禾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禾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709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