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保型旋转式裂解炉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570622.1 | 申请日: | 2018-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787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 发明(设计)人: | 李娜;李桂书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蓝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G1/10 | 分类号: | C10G1/10;C10G1/00 |
| 代理公司: | 郑州浩翔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49 | 代理人: | 靳锦;边延松 |
| 地址: | 476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炉体 上端 连接轴 裂解炉 裂解 内胆 本实用新型 进料通道 上端固定 环保型 加热层 旋转式 开口 加热器 进料口位置 从上到下 导料机构 搅拌机构 转动连接 高温炉 进料口 连接板 密封盖 支撑腿 导料 下端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环保型旋转式裂解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内部设有上端具有开口的内胆,所述内胆与炉体之间设有加热层,所述加热层内设有高温炉加热器,所述炉体的下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炉体的上端设有与开口相连通的进料口,所述炉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进料口位置对应的进料通道,所述进料通道的上端设有密封盖,所述内胆的内底部转动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导料机构,所述连接轴的两侧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板。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操作方便,通过在炉体内设置导料、粉碎和搅拌机构的结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裂解炉的裂解效率,缩短了裂解时间,裂解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裂解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环保型旋转式裂解炉。
背景技术
利用废旧塑料、废旧橡胶炼制汽油、柴油对解决环境污染、资源的再生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该技术已列入国家95重点科技推广项目,其资源环保意义重大。目前处理塑料、橡胶的方法是采用催化裂解炉对其进行裂解。通过裂解炉在加热和催化作用下,废旧塑料、废旧橡胶裂解出主要含汽油、柴油的混合油,经分馏,精制和调合可生产出合格的成品油。但目前的裂解炉大多数只是单纯地通过高温对所需裂解物进行裂解,导致裂解时间长,裂解效果不是很好,且无法对塑料、橡胶等充分裂解,裂解效果有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裂解效果差的问题,而提出的环保型旋转式裂解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环保型旋转式裂解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内部设有上端具有开口的内胆,所述内胆与炉体之间设有加热层,所述加热层内设有高温炉加热器,所述炉体的下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炉体的上端设有与开口相连通的进料口,所述炉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进料口位置对应的进料通道,所述进料通道的上端设有密封盖,所述内胆的内底部转动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导料机构,所述连接轴的两侧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均设有凹槽,且两个凹槽内均固定连接有粉碎刀片,所述炉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竖板,两个竖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端与地面相抵,两个所述竖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末端贯穿横板并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上端依次贯穿炉体和内胆并与连接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内胆的内底部设有两个出渣口,且两个出渣口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排渣管,两个所述排渣管的下端均贯穿炉体并延伸向下,所述炉体的上端侧壁设有通气口,所述通气口处设有排气管。
优选地,所述导料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连接轴上端的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侧壁上固定缠绕有螺旋型导料板。
优选地,所述密封盖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环形密封毡,且环形密封毡的内壁与进料通道的侧壁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的上下两侧均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棒。
优选地,两个所述排渣管的下端均设有阀门。
优选地,所述内胆的内底部呈弧形结构,且两个出渣口与内胆的内底部所形成结构为漏斗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进料通道将所需裂解的塑料或橡胶投入裂解炉内,导料机构上的螺旋型导料板对投入的裂解物进行螺旋推进,同时通过加热层内的高温炉加热器进行加热,提高内胆内的温度,通过粉碎刀片对其进行粉碎,结合多个搅拌棒,从而有助于粉碎刀片对裂解物均匀粉碎,从而使得粉碎物在高温下进行裂解,裂解完成后的废渣通过两个排渣管排出炉体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操作方便,通过在炉体内设置导料、粉碎和搅拌机构的结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裂解炉的裂解效率,缩短了裂解时间,裂解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环保型旋转式裂解炉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蓝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蓝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706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