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不沾手指纹仪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64511.X | 申请日: | 2018-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014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力印业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K1/52 | 分类号: | B41K1/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324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动轴 印泥 活动连接 印泥层 指纹仪 上端 传输带 指纹 按压 本实用新型 机壳内部 手指表面 一端设置 隔离膜 有机壳 贴合 粘附 存储 清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不沾手指纹仪,包括有机壳,及设置于机壳内部的、且与机壳固定连接的用于存储印泥的印泥箱,所述印泥箱的一端设置有与机壳活动连接的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相对于印泥箱的一侧设置有与机壳活动连接的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上端设置有与机壳活动连接的第三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和第三传动轴之间设置有印泥传输带连接,所述印泥传输带包括有印泥层,及设置于印泥层上端的且与印泥层相贴合的印泥隔离膜;该新型不沾手指纹仪,使得人们在按压指纹的过程当中,指纹更加清晰、均匀,同时有效的放置印泥粘附与手指表面,具有使用方便,不留痕迹、结构简单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不沾手指纹仪。
背景技术
印泥(也称印肉)是我国特有的文房之宝,无论是文件签署,还是历史文物以及金石书画之钤记,都需要使用印泥。根据史书上记载,印泥的发展起于魏晋南北朝。隋唐以后,有了丝帛和纸张,于是,人们采用水调蜂蜜、朱砂等方法,将印章印在纸上。这就是印泥的雏型。由于水干后朱砂易脱落,到了明代,特别是永乐初年,人们开始使用油调朱砂,之后便渐发展成我们现今到印泥了。
现有的印泥在按压指纹的使用过程当中,需要人们用手去蘸取印泥,使得印泥粘附在手指的表面,然后将手指对准纸张进行按压来完成对指纹的获取,但是当人们在蘸取印泥的过程当中,当印泥与手指的粘附不均匀时,会造成按压出来的指纹不清晰、不均匀,同时按压完指纹后,仍然会有大量的印泥附着在手指上,不环保使得手指上的印泥难以清洗干净,影响使用者的心情。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印泥箱,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和印泥传输带,使得人们在按压指纹的过程当中,指纹更加清晰、均匀,同时有效的放置印泥粘附与手指表面,具有使用方便,不留痕迹、结构简单的优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不沾手指纹仪,包括有机壳,及设置于机壳内部的、且与机壳固定连接的用于存储印泥的印泥箱,所述印泥箱的一端设置有与机壳活动连接的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相对于印泥箱的一侧设置有与机壳活动连接的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上端设置有与机壳活动连接的第三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和第三传动轴之间设置有印泥传输带连接,所述印泥传输带包括有印泥层,及设置于印泥层上端的且与印泥层相贴合的印泥隔离膜。
作为优选,所述印泥隔离膜的厚度大于0.012丝,所述印泥隔离膜为透明塑胶印泥隔离膜。
作为优选,所述机壳下端开设有用于指纹按压的按压槽。
作为优选,所述机壳上端设置有与机壳固定连接的、用于观察机壳内部运转情况的透明观察窗,所述机壳相对于第二传动轴的一端开设用于散热的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机壳下端设置有与机壳固定连接的、用于固定印泥指纹机的底座。
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由于设置有印泥箱,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和印泥传输带,使得人们在按压印泥指纹时,可以通过第一传动轴的转动带动印泥传输带运转,使得印泥传输带运转经过印泥箱时,印泥箱表面的印泥会均匀的粘附于印泥传输带的表面,并且通过第二传动轴、与第三传动轴的运转,使得粘附有印泥的印泥传输带转动到按压槽的上方,使得人们在按压的过程当中按压出来的指纹更加清晰、均匀,同时印泥传输带的表面设置有印泥隔离膜,使得人们在按压印泥的过程当中手指不会直接与印泥接触,进而有效的防止了印泥粘附与手上而难以清洗,具有使用方便,不留痕迹、结构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不沾手指纹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不沾手指纹仪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不沾手指纹仪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力印业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科力印业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645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