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蓄电池正负极保护套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61330.1 | 申请日: | 2018-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272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赵云;张群彬;刘朵;李发;李川江;徐礼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普朗特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3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负极 蓄电池 本实用新型 固定结构 正极 新型蓄电池 负极 电池外壁 过线槽 包裹连接 电池电极 通用性强 防尘 导电片 绝缘 上盖 线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蓄电池正负极保护套,包括分别套设于蓄电池正负极上的正极保护套和负极保护套;正极保护套和负极保护套均包括分别与电池外壁、电池电极以及导电片固定连接的共用固定结构,用于包裹连接蓄电池的线束的过线槽和设于共用固定结构上的上盖;所述过线槽分别与电池外壁和共用固定结构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正负极保护套能够保护蓄电池的正负极,绝缘且防尘,能够提高安全性,通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通用性强,能够提高安全性能的新型蓄电池正负极保护套。
背景技术
目前,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将蓄电池放入一个空间中,或者直接将整个蓄电池通过导电片连接在线路中,裸露于空气中。不管什么形式,蓄电池的极柱都不存在保护装置,时间久了极柱处会有大量灰尘堆积,从而增大蓄电池内阻,影响蓄电池性能;同时存在安全隐患,在一些突发情况下,容易产生短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极柱处会有大量灰尘堆积,影响蓄电池性能,容易产生短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通用性强,能够提高安全性能的新型蓄电池正负极保护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蓄电池正负极保护套,包括分别套设于蓄电池正负极上的正极保护套和负极保护套;正极保护套和负极保护套均包括分别与电池外壁、电池电极以及导电片固定连接的共用固定结构,用于包裹连接蓄电池的线束的过线槽和设于共用固定结构上的上盖;所述过线槽分别与电池外壁和共用固定结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电极和导电片均与共用固定结构固定连接,通过过线槽包裹连接电池的线束,使导电片不会与另一极直接连接,不会造成短路;同时,共用固定结构上设有上盖,能够防止灰尘的堆积。
作为优选,还包括设于上盖上的至少1个卡钩和设于共用固定结构上与卡钩的位置相对应的至少1个卡扣,上盖与共用固定结构通过卡钩与卡扣连接,连接牢固。
作为优选,所述过线槽为两端开口的竖直中空结构,过线槽的上端与共用固定结构联通,这样使得线束包裹的更加严实可靠。
作为优选,所述上盖与共用固定结构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共用固定结构上设有通孔,电池正极和电池负极均穿过通孔。
作为优选,正极保护套和负极保护套均呈“L”型,这样使得正极保护套和负极保护套与蓄电池紧密贴合,通用性强。
作为优选,正极保护套和负极保护套对称分布于蓄电池上。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正负极保护套能够保护蓄电池的正负极,绝缘且防尘,能够提高安全性,通用性强;本实用新型的共用固定结构为过孔式结构,能够使正极保护套或负极保护套与蓄电池紧密贴合牢固可靠;过线槽为两端开口的竖直中空结构;包裹线束严实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装于蓄电池上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蓄电池1、正极保护套2、负极保护套3、共用固定结构21、过线槽22、上盖23、卡钩24、卡扣25、通孔2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普朗特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普朗特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613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能源物流车电池托架
- 下一篇:二次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