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降噪型前置减震支架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59672.X | 申请日: | 201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016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辉;周广奎;龚青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宏科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5/12 | 分类号: | B60K5/12;F16F15/0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昊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83 | 代理人: | 何碧珩 |
地址: | 315609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环 减震支架 减震件 梯形块 降噪 前置 发动机 减震支架总成 安装孔结构 凸出 矩形凸块 内壁底面 内壁两侧 上下两端 梯形结构 相对位移 中间凸起 上端 安装块 定位孔 连接轴 小尾部 总成本 内壁 内陷 改进 衔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发动机降噪型前置减震支架总成,包括减震支架本体,减震支架本体包括位于头部用于安装减震件的安装环、位于尾部的连接轴安装块、以及位于中部用于头尾衔接的梯形块,安装环为头部小尾部大的结构,安装环的内壁两侧向中间凸起,安装环上端的内壁为梯形结构设置,安装环的内壁底面设置有向上的矩形凸块,梯形块的上下两端凸出中部内陷,梯形块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孔。对减震件的安装孔结构进行改进,从而对减震件进行定位,不轻易发生相对位移。对减震支架本体的结构进行改进,确保其安装后相对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发动机降噪型前置减震支架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工作的时候因活塞往复运动、气缸燃烧及其运动部件会产生振动。如果把发动机直接连接到车架上,会使车架也跟着振动,影响汽车的操控性及舒适性。因此要在汽车发动机和车架之间安装减震装置,以尽量减少发动机的振动传递到车架上,保护发动机,提高车辆乘坐的舒适性。由于汽车发动机减震支架通常是在非常恶劣的工况下工作,这就要求支架之间的连接必须可靠稳定。不但需要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还需具有一定的强度。
减震支架总成是减震系统上的重要部件,也是连接动力装置与车体的核心。要求其能配合车体内环境的安装,同时要求结构强度大,能够安装减震件,配合减震件提供减震。但现有的减震支架尚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减震支架连接与减震件连接后,因减震件本身的受力,会与减震支架之间产生相对运动,难以定位。其次,减震支架上设置与连接轴连接的轴孔,连接轴受力过大易折断。还有就是减震支架本身安装后也容易产生相对位移。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动机降噪型前置减震支架总成,对减震件的安装孔结构进行改进,从而对减震件进行定位,不轻易发生相对位移。对减震支架本体的结构进行改进,确保其安装后相对稳定。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发动机降噪型前置减震支架总成,包括减震支架本体,所述的减震支架本体包括位于头部用于安装减震件的安装环、位于尾部的连接轴安装块、以及位于中部用于头尾衔接的梯形块,所述的安装环为头部小尾部大的结构,安装环的内壁两侧向中间凸起,所述的安装环上端的内壁为梯形结构设置,所述的安装环的内壁底面设置有向上的矩形凸块,所述的梯形块的上下两端凸出中部内陷,梯形块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梯形块中部的横截面为平面结构,梯形块的中部至两端通过斜面过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梯形块上沿中垂线设置有上定位孔、下定位孔,所述的上定位孔的左右两侧则对称设置有左定位孔与右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左定位孔为扇形结构,所述的上定位孔为上大下小的梯形结构,所述的下定位孔的下底面为圆弧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连接轴安装块为矩形块状结构,所述的连接轴安装块上设置有轴孔,所述的轴孔贯穿连接轴安装块的左右侧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轴孔内壁上设置有衬套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首先通过梯形块去连接头部的用于安装减震件的安装环、以及位于尾部的连接轴安装块,起到良好的承接。安装环为头部小尾部大的结构,安装环上端的内壁为梯形结构设置,由此限定了减震件头部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安装环的内壁两侧向中间凸起,由此限定了减震件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安装环的内壁底面设置有向上的矩形凸块,由此限定了减震件尾部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梯形块的上下两端凸出中部内陷,梯形块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孔。本实用新型在安装后,就不容易在上下或左右方向上发生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宏科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宏科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596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缓冲减震底座总成
- 下一篇:一种预压缩的橡胶悬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