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置螺纹结构热交换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558316.6 | 申请日: | 2018-04-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697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 发明(设计)人: | 杨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加特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F1/00 | 分类号: | F28F1/00;F28F1/1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常青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86 | 代理人: | 仲晖 |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外管 内管 螺纹槽 肩部 凸点 内置螺纹结构 热交换管 内壁 热交换 长度方向设置 高温高压液体 本实用新型 内管外表面 制冷剂 开口方向 空调部件 轴向分布 外管套 通孔 焊接 | ||
本实用新型提供内置螺纹结构热交换管,具体涉及空调部件技术领域,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均设有圆形的通孔,所述外管套在所述内管外,所述内管外表面沿周向设有若干螺纹槽,一个所述螺纹槽的开口方向面向所述外管且沿所述内管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螺纹槽将所述内管的外表面分为多个肩部,所述肩部焊接在所述外管的内壁上且和所述外管之间留有缝隙,所述外管的外表面周向设有凸点组,每个所述凸点组包括若干沿所述外管的轴向分布的凸点,设有所述凸点的所述外管部位的内壁面向所述肩部。本实用新设有螺纹槽和肩部在增加热交换面积的同时又能够减少高温高压液体制冷剂的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内置螺纹结构热交换管。
背景技术
随汽车使用日益普遍,汽车节能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空调作为每辆汽车中必不可少的设备,汽车空调在使用过程中的能量节省是节能环保必备的。汽车空调系统中,空调系统中压缩机吸气管需要过热处理,而膨胀阀进液需过冷处理;因而根据空调热量供需关系需使用热交换结构,以充分利用空调能量,达到节能的目的。一般情况下,换热管包括低压的内管和高压的外管,外管套在内管内,内管内通入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外管内通入高温高压液体制冷剂,通过内管的管壁,高温高压液体制冷剂通过低温低压气体制冷剂而降温。但是现有的换热管存在以下问题:
1、换热面积小,造成换热效率低;
2、为了保证换热效率,增加外管和内管之间的容积,也就是增加了高温高压液体制冷剂的使用量。
因此急需一种能够解决现有问题的内置螺纹结构热交换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内置螺纹结构热交换管,设有螺纹槽和肩部在增加热交换面积的同时又能够减少高温高压液体制冷剂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内置螺纹结构热交换管,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均设有圆形的通孔,所述外管套在所述内管外,所述内管外表面沿周向设有若干螺纹槽,一个所述螺纹槽的开口方向面向所述外管且沿所述内管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螺纹槽将所述内管的外表面分为多个肩部,所述肩部焊接在所述外管的内壁上且和所述外管之间留有缝隙,所述外管的外表面周向设有凸点组,每个所述凸点组包括若干沿所述外管的轴向分布的凸点,设有所述凸点的所述外管部位的内壁面向所述肩部。高温高压液体制冷剂从所述外管内通入,所述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从所述内管内通入,通过所述内管的管壁进行热量交换,设有所述螺纹槽增加了所述内管的热交换面积,从而有利于热交换的进行,因为所述肩部与所述外管之间的间距相对于所述螺纹槽与所述外管之间的间距较小,通过所述肩部焊接在所述外管上,而将所述内管焊接在所述外管上,这样操作能够节约焊料,而所述凸点起到指示作用,它的设置能够确保焊接的是所述肩部和所述外管而不是所述外管与所述螺纹槽。
优选的,所述凸点组的个数与所述肩部的个数相同。
优选的,所述凸点为焊接点。所述凸点在焊接融化后会有部分流向焊接点再次冷却后能够增加所述焊接点的密封性。
优选的,所述外管的一端的外壁上设有所述凸点。在将所述内管装配在所述外管上时,确保肩部面对的所述外管上设有所述凸点,而所述外管的一端的外壁上设有所述凸点起到指示作用,能够快速装配。
优选的,所述内管的内壁周向设有若干支撑组,每个所述支撑组包括若干个沿所述内管的轴向分布的圆柱形的支撑柱,所述支撑组的个数与所述螺纹槽的个数相同,一个所述支撑组与一个所述螺纹槽位于所述内管的相同部位的内壁和外壁上。在设置所述螺纹槽后,设置有所述螺纹槽的所述内管的部位的厚度小于设有所述肩部的所述内管的部位的厚度,为了增加所述内管的设有所述螺纹槽的部位的抗压性,通过设置所述支撑柱增加该部位的强度,而设有圆柱形的所述支撑柱能够增加所述内管的内壁表面积,从而能够增加热交换效率。
优选的,所述螺纹槽为底壁和侧壁均设有螺纹的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加特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加特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583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