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插入式隐蔽充电接口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550026.7 | 申请日: | 2018-04-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93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唯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 |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 地址: | 201516 上海市金山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正极 负极 干簧管 孔洞 充电接口 用电设备 蓄电池 本实用新型 电路连接 插入式 用电器 隐蔽 配合设置 整体设计 磁性体 供电座 侧壁 座体 制造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入式隐蔽充电接口,其中第一正极和第一负极分别设置在用电器的外壳上的第一和第二孔洞中,用电设备、蓄电池和干簧管位于外壳内,蓄电池的正极通过干簧管分别电路连接第一正极和用电设备的正极,负极分别电路连接第一负极和用电设备的负极;第二正极和第二负极设置在供电座的座体中的凹槽的底部,外壳插设在凹槽中,第二正极插设在第一孔洞中从而接触第一正极,第二负极插设在第二孔洞中从而接触第一负极,磁性体设置在凹槽的侧壁上并与干簧管配合设置用于切换干簧管的状态。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充电接口的可靠性与实用性,提升用电器外观的整体设计效果,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使用方便,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充电接口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插入式隐蔽充电接口。
背景技术
现有普通标准充/供电接口,例如,国标2.1DC供电接口,外观特征明显,突兀于用电器外形,与用电器表面材质、颜色及形状通常不一致,容易通过视觉和触觉发现接口位置。
采用现有的充/供电接口,不仅影响用电器外观,而且充/供电接口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较差。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充电接口,其能够提高充电接口的可靠性与实用性,提升用电器外观的整体设计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入式隐蔽充电接口,其能够提高充电接口的可靠性与实用性,提升用电器外观的整体设计效果,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入式隐蔽充电接口,其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使用方便,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入式隐蔽充电接口,其特点是,包括用电器和供电座,其中:
所述用电器包括外壳、用电设备、蓄电池、干簧管、第一正极和第一负极,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所述第一正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孔洞中,所述第一负极设置在所述第二孔洞中,所述用电设备、所述蓄电池和所述干簧管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蓄电池的正极通过所述干簧管分别电路连接所述第一正极和所述用电设备的正极,所述蓄电池的负极分别电路连接所述第一负极和所述用电设备的负极;
所述供电座包括座体、磁性体、第二正极和第二负极,所述座体中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正极和所述第二负极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底部,所述外壳插设在所述凹槽中,所述第二正极插设在所述第一孔洞中从而接触所述第一正极,所述第二负极插设在所述第二孔洞中从而接触所述第一负极,所述磁性体设置在所述凹槽的侧壁上并与所述干簧管配合设置用于将所述干簧管从常闭状态切换至常开状态从而将所述的蓄电池的正极通过所述干簧管电路连通所述的用电设备的正极切换为所述的蓄电池的正极通过所述干簧管电路连通所述第一正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插入式隐蔽充电接口,其特点是,包括用电器和供电座,其中:
所述用电器包括外壳、用电设备、蓄电池、干簧管、第一正极和第一负极,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所述第一正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孔洞中,所述第一负极设置在所述第二孔洞中,所述用电设备、所述蓄电池和所述干簧管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蓄电池的正极分别电路连接所述第一正极和所述用电设备的正极,所述蓄电池的负极通过所述干簧管分别电路连接所述第一负极和所述用电设备的负极;
所述供电座包括座体、磁性体、第二正极和第二负极,所述座体中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正极和所述第二负极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底部,所述外壳插设在所述凹槽中,所述第二正极插设在所述第一孔洞中从而接触所述第一正极,所述第二负极插设在所述第二孔洞中从而接触所述第一负极,所述磁性体设置在所述凹槽的侧壁上并与所述干簧管配合设置用于将所述干簧管从常闭状态切换至常开状态从而将所述的蓄电池的负极通过所述干簧管电路连通所述的用电设备的负极切换为所述的蓄电池的负极通过所述干簧管电路连通所述第一负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唯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唯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500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倍率全极耳型锂电池
- 下一篇:一种全自动负极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