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缩空气储能蓄热回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49137.6 | 申请日: | 201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418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张世海;文贤馗;邓彤天;马新惠;钟晶亮;吴密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D15/10 | 分类号: | F01D15/10;F04D29/58;F04D25/06;F01K27/00;F01K25/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商小川 |
地址: | 550002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热 温控阀 回热 回热换热器 蓄热换热器 压缩空气储气罐 压缩空气储能 回热装置 阶段调节 入口连接 侧出口 进气阀 膨胀机 本实用新型 压气机出口 压缩空气 整体效率 侧入口 蓄冷罐 蓄热罐 压气机 排气 气温 出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缩空气储能蓄热回热装置,包括压缩空气储气罐、蓄热换热器和回热换热器,所述压缩空气储气罐出口与进气阀连接,所述进气阀与最右侧回热换热器的冷侧入口连接,所述回热换热器的热侧出口与回热温控阀连接,所述回热温控阀与蓄冷罐入口连接;所述蓄热换热器的冷侧出口与蓄热温控阀连接,所述蓄热温控阀与蓄热罐入口连接,通过蓄热阶段调节蓄热换热器带走压气机在压缩空气时产生的热量,实现降低压气机出口温度的目的,通过回热阶段调节回热温控阀调整膨胀机的进气温度和排气温度,提高所有膨胀机整体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空气储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温控阀实现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系统蓄热/回热优化配置的领域。
背景技术
压缩空气储能目前储能技术中较为先进的一种储能方式,其主要特点是在用电低谷时消耗电力储存能力,用电高峰时通过膨胀机做功带动发电机发电,具有储能规模大、存储周期长、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大规模电力储能技术之一。
利用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能更好地利用能量,使得能量合理分配,对环境友好,但由于该系统在储能过程中储气罐内压力逐渐升高,压气机的压缩比逐渐降低,单位质量的压缩空气的温升不同,压气机出口温度是在变化的;同时膨胀机做功时一般处于用电高峰期,压缩空气的参数变化较大,膨胀机的最佳效率点在系统设计时也已经确认,不能随压缩空气的参数变化而变化,当压缩空气的参数如压力、温度偏离设计值较大时,膨胀机的效率就会快速下降,使得整个系统运行效率降低;特别是对于热电冷三联产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对能源的温度实现按需调节,提供稳定可靠的冷源供应,也是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系统的重点。
因此,针对压缩空气储能运行中压气机出口和膨胀机进口温度变化大,压气机和膨胀机在整个过程中不能完全适应工况变换的问题,必须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压缩空气储能电-电转换效率,增加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该装置利用调节阀的调节特性,在各个压气机蓄热换热器冷侧出口设置蓄热温控阀,控制在压缩空气在储能阶段换热器冷侧的冷却介质流量,在膨胀机回热换热器热侧出口设置回热温控阀,使得热能在各个膨胀机换热器合理分配,有效提高压缩空气储能电-电转换效率,增加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系统的实用性,以解决压缩空气储能运行中压气机出口、膨胀机进口温度变化大,压气机、膨胀机在整个过程中不能完全适应工况变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缩空气储能蓄热回热装置,包括压缩空气储气罐、蓄热换热器和回热换热器,所述压缩空气储气罐出口与进气阀连接,所述进气阀与最右侧回热换热器的冷侧入口连接,所述回热换热器的热侧出口与回热温控阀连接,所述回热温控阀与蓄冷罐入口连接,所述回热换热器的热侧入口与蓄热罐出口连接,所述回热换热器的冷侧出口与膨胀机的进气口连接,除最左边的膨胀机外的其它膨胀机排气口与所述回热换热器的冷侧入口连接,最左边的膨胀机设置有排气口,所述膨胀机之间传动轴连接,发电机与最右侧膨胀机传动轴连接;
蓄冷罐出口与所述蓄热换热器的冷侧入口连接,所述蓄热换热器的冷侧出口与蓄热温控阀连接,所述蓄热温控阀与蓄热罐入口连接,所述蓄热换热器的热侧进口与压气机出口连接,除最右边的蓄热换热器外的其它蓄热换热器热侧出口与压气机入口连接,最右边的蓄热换热器热侧出口与压缩空气罐入口连接,所述压气机之间传动轴连接,最右侧的压气机与电动机传动轴连接。
所述膨胀机数量大于等于两个。
所述回热换热器数量大于等于两个。
所述压气机数量大于等于两个。
所述蓄热换热器大于等于两个。
所述蓄热温控阀为手动、电动、气动或液动操纵控制方式。
所述回热温控阀为手动、电动、气动或液动操纵控制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491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