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捕虫网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44219.1 | 申请日: | 201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138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马雄;马怀义;丁吉红;朱静;王玉林;董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M3/00 | 分类号: | A01M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研创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9 | 代理人: | 杨凤娟 |
地址: | 747000 甘肃省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块 网杆 虫斗 虫网 滑轨 网兜 昆虫 本实用新型 挡板 捕虫网 钢圈 捕捉 底部侧壁 底部连接 复位弹簧 空心设置 临时存放 螺纹旋接 侧上部 喇叭形 连接套 盖子 穿出 拉绳 下端 取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捕虫网,包括网杆、网兜和钢圈,网杆为空心设置,网杆前侧上部设置有滑轨,滑轨内设置有滑块,滑块与滑轨底部侧壁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滑块上部设置有与钢圈对应的挡板,滑块底部连接有从网杆下端穿出的拉绳,网兜为前大后小的喇叭形,网兜后部通过连接套连接有集虫网,集虫网后部连接有锥形的漏虫斗,漏虫斗后部螺纹旋接有盖子;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挡板的设置有效防止昆虫逃脱,集虫网的设置可临时存放捕捉的昆虫,方便连续进行多次捕捉,采用锥形的漏虫斗便于昆虫的取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器具,具体是一种新型捕虫网。
背景技术
随着昆虫学科的不断发展,昆虫分类研究需要我们进行更多的野外昆虫标本的采集。传统的野外昆虫采集网所使用的工具大都是一些简单的网兜,不方便使用和携带,而且由于昆虫会飞翔或跳跃的习性,常发生珍贵标本的逃逸,给实验带来很大的不便和损失。在对捕获物进行样品取出时,由于需要翻网或者将昆虫抖动至网底再用毒瓶或酒精瓶取虫,昆虫极易逃脱,操作繁琐并且动作稍有不慎会对标本造成损伤,也容易造成采集者被蜂类蜇刺等危险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防止昆虫逃脱,方便连续进行多次捕捉,便于昆虫的取出的新型捕虫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捕虫网,包括网杆、网兜和钢圈,网杆为空心设置,网杆前侧上部设置有滑轨,滑轨内设置有滑块,滑块与滑轨底部侧壁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滑块上部设置有与钢圈对应的挡板,滑块底部连接有从网杆下端穿出的拉绳,网兜为前大后小的喇叭形,网兜后部通过连接套连接有集虫网,集虫网后部连接有锥形的漏虫斗,漏虫斗后部螺纹旋接有盖子。
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所述的集虫网内设置有支撑圈。
再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所述的拉绳下端设置有拉环。
再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所述的挡板与钢圈之间的横向距离为0.5-2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挡板的设置有效防止昆虫逃脱,集虫网的设置可临时存放捕捉的昆虫,方便连续进行多次捕捉,采用锥形的漏虫斗便于昆虫的取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号为:1-网杆、2-网兜、3-钢圈、4-滑轨、5-滑块、6-复位弹簧、7-挡板、8-拉绳、9-连接套、10-集虫网、11-漏虫斗、12-盖子、13-支撑圈、14-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未经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442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渔业用灭虫灯
- 下一篇:一种可转动电蚊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