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载带生产用卸模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42902.1 | 申请日: | 201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426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仕;曾坤灿;李劲松;李海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新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7/00 | 分类号: | B25B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21443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卸模 底板 夹具 液压千斤顶 龙门架 载带 支架 千斤顶支撑板 本实用新型 模具固定 模具装配 模具顶 抽换 落下 通孔 模具 装配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一种载带生产用卸模夹具,包含有底板(1),以及设置在底板(1)上的支架(2)和龙门架(3),所述龙门架(3)顶部通过千斤顶支撑板(3.2)装配一液压千斤顶,将模具固定在支架(2)顶板(2.1)上的模具装配件(2.1.2)上,通过液压千斤顶将模具顶出从通孔(2.1.1)中落下,中部顶板(2.1)可随模具大小抽换,操作简单,极大提高了操作人员卸模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载带生产用卸模夹具,属于载带生产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大量的电子元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各行各业对电子元件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电子元件逐渐向小型化、精确化发展,目前一些体型较小的电子元件,譬如电阻,电容,晶体管,二极管等电子元器件都用载带来进行封装,用于保护电子元器件在运输途中不受污染和损坏;因此,对载带的质量要求相对较高,在载带的生产过程中,根据所需封装的电子元件不同,所需要使用的模具也不同,由于模具的价格较高,一般都是将模具多次利用,已节约成本;但是通常脱模都是由人员手动完成,脱模过程中用到的器具较多,难免会对模具造成一定的损伤,影响模具的再次使用;为此,亟需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高效率且能极大减少模具拆卸时受损风险的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且不会损伤模具的载带生产用卸模夹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载带生产用卸模夹具,包含有底板,以及设置在底板上的支架和龙门架;所述支架包含有一顶板,所述顶板的中央设有一通孔,一环形模具装配件安装在顶板顶面上,所述环形模具装配件的中心孔的中轴线与通孔的中轴线相重合;所述顶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一竖向设置的侧板,所述侧板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顶板活动连接于两个侧板上;所述龙门架包含有一横向设置的千斤顶支撑板,所述千斤顶支撑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卡口;所述千斤顶支撑板的左右两侧各连接有一竖向设置的T形件,所述T形件包含有一上边条及与上边条相连接的竖板,所述上边条与千斤顶支撑板的长度方向相垂直,所述竖板竖向设置并嵌置于卡口内;所述上边条与千斤顶支撑板固定连接;两个T形件分别与两个侧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种载带生产用卸模夹具,所述顶板的后侧相邻两个边角处各设有一限位槽;
本实用新型一种载带生产用卸模夹具,两个侧板的后侧顶部各设有一限位柱,所述限位柱插入限位槽内;
本实用新型一种载带生产用卸模夹具,一L形加强板分别与T形件和底板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种载带生产用卸模夹具,所述L形加强板上设有一竖向设置的补强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顶部通过千斤顶支撑板装配一液压千斤顶,中部支撑板可随模具大小抽换,操作简单,极大提高了卸模效率并通过限位机构减少多次卸模对模具造成的受损风险;同时千斤顶压力能满足各种大小的模具,整个卸模过程只需一人就能完成,节省了人力,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载带生产用卸模夹具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载带生产用卸模夹具正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载带生产用卸模夹具的支架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载带生产用卸模夹具的T形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载带生产用卸模夹具的千斤顶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新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阴新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429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锻造压机密封件更换装置
- 下一篇:一种半自动密封圈套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