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脑室引流护理辅助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41238.9 | 申请日: | 201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897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黄超;陈侣林;刘代强;谢文均;赵书;张瑜;罗佳宜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N5/06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何凡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伸缩杆 凹板 护理辅助器 底板顶端 脑室引流 铰链 躯体 转轴 转动 底板 本实用新型 发生移动 杀菌机构 紫外线灯 安装板 放置槽 高度差 束缚带 引流袋 引流管 铰接 开颅 头枕 杀菌 对开 伤口 侧面 束缚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脑室引流护理辅助器,包括底板,底板顶端的一侧与第三电动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三电动伸缩杆的另一端通过铰链与斜凹板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底板顶端的另一侧通过铰链与斜凹板的另一端铰接。本方案通过设有杀菌机构,在病人在手术的过程中,通过转轴带动紫外线灯转动,对开颅处的伤口进行杀菌,不使用时,通过转轴将安装板转动至侧面;通过设有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和第三电动伸缩杆对引流袋放置槽、头枕和斜凹板的高度进行调节,可以精确控制引流管与开颅处之间高度差;通过设有束缚带,对病人的躯体进行束缚,从而避免手术的过程中病人的躯体发生移动,对手术造成较大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脑室引流护理辅助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对于颅内高压或者颅内手术术后均需要将颅骨凿孔,安装引流装置引流脑脊液,在引流过程中,为了维持正常颅内压的平衡,必须将引流管开口部高出侧脑室平面15cm左右,现有技术主要是将引流袋置于病床侧面并垫高至离侧脑室平面15cm左右,这样引流袋很难固定。
病人在做CT等检查时转运不便,引流管开口高度难以控制,颅内压很难维持平衡,且由于颅内压带有压力很容易致使颅骨凿孔和引流管交界处渗漏脑脊液,细菌病毒容易趁机而入,从而引发交叉感染,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给医务人员增加了极大的工作难度,其中申请号为201420560185.7的使用新型中只是对引流袋放置槽和开颅位置之间的高度差进行了改进,没有对细菌进行处理,同时手动调节高度过程不稳定,对病人的影响较大。
故,为进一步降低细菌对开颅处感染的概率和增加调节平稳性的功能,需要提供一种脑室引流护理辅助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是常规技术中脑室引流护理辅助器没有对细菌进行处理和高度调节不平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脑室引流护理辅助器,相比于常规技术,可以降低细菌感染的概率和提高高度调节过程的平稳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脑室引流护理辅助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端的一侧与第三电动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动伸缩杆的另一端通过铰链与斜凹板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顶端的另一侧通过铰链与斜凹板的另一端铰接,所述底板的一侧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与引流袋放置槽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一端固定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端通过两根第二电动伸缩杆与头枕底部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头枕的顶部设有杀菌机构,所述底板的一侧固定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第一电动伸缩杆控制按钮、第二电动伸缩杆控制按钮和第三电动伸缩杆控制按钮,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和第三电动伸缩杆分别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控制按钮、第二电动伸缩杆控制按钮和第三电动伸缩杆控制按钮与电源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杀菌机构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与头枕顶端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安装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板的底端固定安装在紫外线灯,所述紫外线灯通过控制面板上设有的紫外线灯控制按钮与电源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斜凹板的顶端和头枕的顶端均固定设有软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的一端和斜凹板的一端之间通过防尘罩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外壁和第二电动伸缩杆的外壁均刻有刻度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斜凹板的一侧与束缚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束缚带的另一端与斜凹板的另一侧卡扣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未经成都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412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肝胆内科用具有冲洗功能的引流装置
- 下一篇:一种奶嘴负压吸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