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预制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40596.8 | 申请日: | 201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667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钟扬;王其标;吴锋;周国然;邱松;汪冬冬;黄周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上海三航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E02B3/14;E04B1/61;E04C2/30 |
代理公司: | 上海百一领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3 | 代理人: | 王奎宇;甘章乖 |
地址: | 20003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板 卡槽 卡合连接 预制面板 装配式 本实用新型 空间形成 施工效率 制作周期 灌浆区 申请 配合 | ||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预制面板,主要由若干个相互卡合连接的基板构成,且各基板具有一本体,且每相邻的两个基板中至少有一个基板的本体上开设有卡槽,而另一个基板的本体上设有用于配合卡槽的卡合部。其中,卡槽和对应的卡合部在相互卡合连接后,卡槽中剩余的空间形成灌浆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简化操作,降低制作周期,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板,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预制面板。
背景技术
在建筑领域中,如海上基础设施、全框架结构等建筑设施中,由于对施工要求以及建筑质量要求等方面的较高,通常采用整体浇注的方式来制作建筑面板,以满足施工的需求,如码头面板、框架建筑的楼层板等。
其中,码头面板,作为一种负责将码头上部荷载传递到下部结构体系并最终传递给基础的重要构件,主要的施工方法是在需要铺设的基础建筑上布设钢筋,通过现浇混凝土的方式而形成。
然而,现有的上述面板结构及制作方式存在以下缺陷:施工周期长,并且现场施工的工作量较大,对天气、湿度等环境要求较高,从而影响了施工效率。因此,如何简化施工操作,降低制作周期,提高施工效率是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配式预制面板,能够简化施工操作,降低制作周期,提高施工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预制面板,包括:若干个相互卡合连接的基板,且各基板具有一本体,且每相邻的两个基板中至少有一个基板的本体上开设有卡槽,而另一个基板的本体上设有用于配合卡入所述卡槽的卡合部;
其中,所述卡槽和对应的卡合部在相互卡合连接后,所述卡槽中剩余的空间形成灌浆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由于采用多个基板来构成装配式预制面板,因此无须采用整体浇注的方式来制作,仅通过卡合部与卡槽之间的相互卡合连接,即可方便的将各基板组装成装配式预制面板,并且通过在灌浆区灌浆的方式,即可在短时间内将各基板连为一体,因此可简化施工操作,降低制作周期,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优选的,各基板的本体均为上板、下板和侧边围合而成;所述本体的一长侧边开设有M个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所述卡槽,而另一长侧边设有M个沿所述本体长度方向设置的所述卡合部;所述本体的一短侧边设有N个沿所述本体的宽度方向设置的所述卡合部,而另一短侧边开设有N个沿所述本体的宽度方向设置的所述卡槽;其中,所述M和所述N均为大于1的正整数。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的,所述M等于4,所述N等于2,且位于所述本体同一侧边上的各卡槽等距间隔设置,位于所述本体同一侧边上的各卡合部等距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的,所述本体为矩形板;所述装配式预制面板还包括:第一边预制板、第二边预制板、第三边预制板和第四边预制板;并且,所述第一边预制板、所述第二边预制板、所述第三边预制板和所述第四边预制板的本体与所述基板的本体均相同;其中,所述第一边预制板的一短侧边设有N个沿所述本体的宽度方向设置的所述卡合部,以用于连接所述基板的短侧边;所述第二边预制板的一长侧边开设有M个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所述卡槽,以用于连接所述基板的长侧边;所述第三边预制板的一短侧边开设有N个沿所述本体的宽度方向设置的所述卡槽,以用于连接所述基板的短侧边;所述第四边预制板的一长侧边设有M个沿所述第四边预制板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所述卡合部,以用于连接所述基板的长侧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上海三航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上海三航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405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河道驳岸结构
- 下一篇:一种基于海绵生态系统生态松木桩岸线线型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