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冲铆自动装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40320.X | 申请日: | 201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307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何晓聪;刘可欣;张杰;刘佳沐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J15/02 | 分类号: | B21J15/02;B21J15/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本实用新型 冲铆 下模 自动装拆装置 三爪 弹簧弹力作用 下模工作台 手柄 快速稳定 连接工艺 模具安装 实验难度 滑动 长圆柱 长柱体 分度线 限位盘 弹簧 四棱 通孔 装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冲铆自动装拆装置,属于自冲铆连接工艺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下模工作台、三爪限位盘、下模、弹簧、长柱体、手柄和四棱脚。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照分度线可以对模具安装进行精准调节,提高工作速率;通过使用三爪块定位可实现快速稳定安装下模,使实验更方便快捷;利用弹簧弹力作用使长圆柱在通孔中滑动,提高了实验的灵活性;利用此装置装拆下模,方法简便易行,降低实验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冲铆自动装拆装置,属于自冲铆连接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自冲铆接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在最近几十年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的知名汽车制造商在轿车车身生产制造过程中采用铝合金代替部分或全部钢材,使用铝合金等新轻型材料代替传统的钢材不仅降低了车身重量,还提高了整车性能,由于许多新轻型薄板材料的焊接性能不好,甚至无法连接,因此许多汽车开发项目都采用了自冲铆接技术作为连接方法。随着自冲铆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其将会成为最具有潜力的机械连接方法并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
自冲铆接技术常用来连接两层或多层板材,其连接本质为连续冷成形操作,在铆接过程中铆钉刺穿上层材料并在基板中形成一个永久性的机械内锁。铆接过程无需预钻孔及预冲压,与传统连接技术相比降低了成本。铆接过程中无废气火花产生,更加安全更有利于环境保护。
但现有自冲铆接下模拆卸过程繁琐,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冲铆自动装拆装置,以用于解决现有自冲铆接下模拆卸过程繁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冲铆自动装拆装置,包括下模工作台1、三爪限位盘2、下模6、弹簧9、长柱体10、手柄11和四棱脚14;
所述下模工作台1钻有中心孔16,中心孔16内部铣有三爪块Ⅰ3-1,三爪限位盘2上顶部铣有三爪块Ⅱ3-2,三爪限位盘2外侧焊接铣有带四棱槽13的圆筒12,下模6的下模柱4铣有三爪块Ⅲ3-3,下模工作台1外侧下部开有滑移槽15,滑移槽15两端开有通孔8,下模工作台1上表面、下模6上表面刻有分度线5,下模6顶部开有圆槽7,长柱体10一端铣有手柄11,长柱体10另一端铣有四棱脚14,弹簧9置于四棱脚14中,四棱槽13与四棱脚14配合使用,长柱体10能够在滑移槽15内滑动,滑至通孔位置时在弹簧9作用力下四棱脚14弹至通孔8中,下模柱4中心线与下模工作台1中心线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对照分度线可以对模具安装进行精准调节,提高工作速率。
2、通过使用三爪块定位可实现快速稳定安装下模,使实验更方便快捷。
3、利用弹簧弹力作用使长圆柱在通孔中滑动,提高了实验的灵活性。
4、利用此装置装拆下模,方法简便易行,降低实验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模工作台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模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三爪限位盘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四棱脚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为:1-下模工作台,2-三爪限位盘,3-1-三爪块Ⅰ,3-2-三爪块Ⅱ,3-3-三爪块Ⅲ,4-下模柱,5-分度线,6-下模,7-圆槽,8-通孔,9-弹簧,10-长柱体,11-手柄,12-圆筒,13-四棱槽,14-四棱脚,15-滑移槽,16-中心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403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轻量化异形环件锻造组件
- 下一篇:实心反向墩铆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