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顶置升降式散热充放电装置的氢燃料电池用外壳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38730.0 | 申请日: | 201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115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顾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清能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02 | 分类号: | H01M8/02;H01M8/04007;H01M8/04014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港澄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4 | 代理人: | 包华娟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保税区新兴产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氢燃料电池 散热 充放电装置 充放电 升降式 顶置 本实用新型 散热装置 顶盒 罩壳 金属杆顶端 充放电端 金属挤压 螺栓连接 能量损耗 散热风扇 使用寿命 外壳装卸 小型涡轮 螺栓 充电口 电连接 顶部罩 放电口 分体式 可升降 连接端 主壳体 螺纹 断开 装卸 调试 挤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氢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顶置升降式散热充放电装置的氢燃料电池用外壳,包括主壳体和小型涡轮散热风扇。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顶置升降式散热充放电装置的氢燃料电池用外壳通过在分体式的底部罩壳上通过螺栓连接氢燃料电池的充放电端,然后通过顶部罩壳上的弹性底部金属挤压片挤压金属杆顶端来与散热顶盒内部的充电口和放电口连接端电连接,从而可以在分离顶部和底部罩壳的同时将氢燃料电池与充放电口和散热装置断开,避免能量损耗,同时将充放电口和散热装置集成在可升降的散热顶盒上,延长充放电口的使用寿命,装个外壳装卸通过螺栓和螺纹,装卸和调试十分简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氢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顶置升降式散热充放电装置的氢燃料电池用外壳。
背景技术
氢燃料电池是使用氢这种化学元素,制造成储存能量的电池。其基本原理是电解水的逆反应,把氢和氧分别供给阳极和阴极,氢通过阳极向外扩散和电解质发生反应后,放出电子通过外部的负载到达阴极。据储能国际峰会获悉,作为真正意义上“零排放”的清洁能源,氢燃料电池在发达国家的应用正在提速。日本将于2015年前建成100座加氢站,已建成13座,欧盟在近期通过了增加燃料电池巴士项目;现代汽车ix35燃料电池车批产型号已于2012年3月下线,并计划2015年起大批量生产。这表明燃料电池已从实验室真正走向产业化,与锂电池相比,它更具有零污染优势。目前市面上应用于氢燃料电池的散热外壳的结构简单固定,无法调节,装卸调节很不方便,充放电接口大多裸露,而且在拆卸散热外壳的时候无法自动断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具有顶置升降式散热充放电装置的氢燃料电池用外壳,解决目前市面上应用于氢燃料电池的散热外壳的结构简单固定,无法调节,装卸调节很不方便,充放电接口大多裸露,而且在拆卸散热外壳的时候无法自动断电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顶置升降式散热充放电装置的氢燃料电池用外壳,包括主壳体和小型涡轮散热风扇,所述的主壳体包括用于放置氢燃料电池的底部罩壳和顶部罩壳,所述的底部罩壳上端边缘位置开设有复数个内螺纹安装盲孔,所述的底部罩壳内侧面下端对应内螺纹安装盲孔位置开设有与对应位置内螺纹安装盲孔相连通的装配插孔,所述的内螺纹安装盲孔内部设置有固定装卸杆,所述的固定装卸杆包括底部具有外螺纹固定杆的金属杆和一体注塑在金属杆外侧面的PVC材质绝缘保护管,所述的顶部罩壳下表面对应内螺纹安装盲孔位置均开设有顶部装配孔,所述的顶部装配孔内顶面上固定连接有顶部导电片,所述的顶部导电片下端通过金属挤压弹簧弹性连接有与金属杆相配合的底部金属挤压片,所述的顶部罩壳上端开设有圆形开孔,所述的圆形开孔内部活动连接有用于安装小型涡轮散热风扇的散热顶盒,所述的顶部罩壳内顶面位于散热顶盒外围具有向下凸起的一体结构连接架,所述的连接架内底面和散热顶盒下表面之间通过挤压弹簧弹性连接,所述的散热顶盒左侧面上开设有与小型涡轮散热风扇相配合的散热口,所述的散热顶盒右侧面上开设有内置充电口和放电口的连接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的顶部罩壳上表面位于圆形开孔外围通过纵置转轴活动连接有用于固定散热顶盒位置的手控旋转式锁块。
进一步地,所述的顶部罩壳对应顶部装配孔位置内侧壁上开设有与顶部装配孔内部相连通的顶部连接孔,所述的充电口和放电口内部的导电片通过散热顶盒内部的外接电源连接线插入对应位置顶部连接孔和对应位置顶部装配孔内部的顶部导电片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底部罩壳和顶部罩壳之间通过外侧壁上的螺栓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清能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清能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387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态电池系统
- 下一篇:一种便于钒液流电池组装的安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