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喷淋式的自动超声波清洗流水线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38562.5 | 申请日: | 201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573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周其良;陈信芳;陈杰一;周昱含;周之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岭信博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3/12 | 分类号: | B08B3/12;B08B3/02;B08B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500 浙江省台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声波清洗池 自动超声波清洗 抓取组件 喷淋架 喷淋式 物料框 流水线 水泵 水循环系统 内腔连通 清洗液 行车 喷头 抓取 本实用新型 滑动设置 清洁效果 清洗设备 驱动机构 循环利用 出口端 排出口 入口端 吸入口 油污 铰接 喷淋 连通 转动 自动化 驱动 水质 恶化 环保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喷淋式的自动超声波清洗流水线,涉及一种清洗设备,包括机架、物料框和若干超声波清洗池,机架上位于超声波清洗池的上方滑动设置有行车,行车上设置有用于抓取物料框的抓取组件,抓取组件上铰接有喷淋架,喷淋架上设置有用于向物料框内喷淋清洗液的喷头,抓取组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喷淋架转动的驱动机构;还包括水循环系统,水循环系统包括水泵和滤器,水泵的吸入口与超声波清洗池的内腔连通,水泵的排出口与滤器的入口端连通,滤器的出口端与超声波清洗池的内腔连通。本喷淋式的自动超声波清洗流水线对顽固油污的清洁效果较好,自动化程度高,且实现了清洗液的循环利用,较为环保,超声波清洗池内的水质不易恶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洗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喷淋式的自动超声波清洗流水线。
背景技术
机械加工出的零件表面一般含有油污和铁屑残留,这些零件需要清洗干净后才能进行组装或包装。过去一般由人工对零件进行清洗,目前已逐渐被自动化的清洗设备所取代。
现有申请公布号为CN106694462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汽车配件浸泡清洗流水线。该流水线包括机架和清洗槽,机架装设在清洗槽上方,机架上设置升降框,升降框两侧分别设置滑道,滑道上设置滑杆,升降框两侧的滑杆之间设置有多组提取机构,清洗槽内设置多组浸泡清洗区域,每组浸泡清洗区域的底部均设置有超声波发射器。该清洗流水线能自动对零件进行多道清洗工序,但进行清洗时,存在某些顽固油污难以清洁干净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淋式的自动超声波清洗流水线,对顽固油污的清洁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喷淋式的自动超声波清洗流水线,包括机架、物料框和若干超声波清洗池,所述机架上位于超声波清洗池的上方滑动设置有行车,所述行车上设置有用于抓取物料框的抓取组件,所述抓取组件上铰接有喷淋架,所述喷淋架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向物料框内喷淋清洗液的喷头,多个所述喷头的水源分别对应于不同的超声波清洗池,不同所述抓取组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喷淋架转动的驱动机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作前,预先在各个超声波清洗池内倒入清洗液,然后将待清洁的零件放入物料框内;工作时,控制系统控制抓取组件动作,将物料框放置于预定的超声波清洗池内,随后进行超声波清洗,该过程中喷淋架处于收起状态,不易与物料框产生干涉。在清洗的过程中,可控制驱动机构动作,将喷淋架转动至朝向零件的位置,然后控制对应于该超声波清洗池的喷头喷出较高压力的清洗液,对物料框内的零件进行喷淋。由于清洗液高速滑过零件表面,则在化学清洗的同时将零件表面的油污进行物理剥离,提高了清洁效果,能在很大程度上清除顽固的油污。
优选的,所述抓取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滑动的升降板、设置在升降板上的若干挂钩,所述挂钩的钩头朝向同一方向,所述物料框上设置有若干用于与挂钩配合的提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控制系统通过对行车、升降板的位置状态的控制,能够实现若干挂钩同时将物料框提起或放下的功能。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缸座端与升降板铰接,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端与喷淋架铰接,所述第一气缸伸缩时驱动喷淋架转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气缸伸长时,第一气缸驱动喷淋架转动至竖直状态,以进行喷头的喷淋工序;第一气缸缩短时,第一气缸驱动喷淋架转回水平状态,以减少与物料框的干涉;第一气缸的动作能方便地由电气系统实现。
优选的,所述升降板和喷淋架之间设置有扭簧,当所述第一气缸伸长并驱动喷淋架转动时,所述扭簧的弹力方向与喷淋架的转动方向相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扭簧用于为第一气缸的伸长制造反力,使第一气缸以较慢的速度伸长,降低喷淋架转动至限位时与第一气缸、升降板的撞击力度,提高了驱动机构运动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岭信博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温岭信博电子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385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