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并联式燃煤粉热载体加热炉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531426.3 | 申请日: | 2018-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421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 发明(设计)人: | 李光;张庆金;邢军;金海鸥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能源设备总厂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C6/02 | 分类号: | F23C6/02;F23J1/02 |
| 代理公司: | 常州兴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8 | 代理人: | 肖兴坤 |
| 地址: | 21303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炉膛 转烟室 热载体加热炉 对流段炉管 并联式 对流室 燃煤粉 本实用新型 并联连通 进口集箱 烟气出口 烟气接口 中间集箱 对流段 集箱 室内 辐射段炉管 并列设置 出口集箱 顶部设置 燃烧效率 烟气进口 供热量 燃烧器 上端 炉管 进口 连通 对流 出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并联式燃煤粉热载体加热炉,并联式燃煤粉热载体加热炉包括并列设置的至少两个炉膛、对流段、转烟室、烟气接口和集箱组,每个炉膛的顶部设置有燃烧器,每个炉膛的四周设置有辐射段炉管;对流段包括由下至上设置并相互连通的至少两个对流室,每个对流室内设置有对流段炉管;转烟室与炉膛的烟气出口相连通,转烟室还与最下端的对流室的烟气进口相连通,转烟室内设置有转烟室炉管;烟气接口与最上端的对流室的烟气出口相连通;集箱组包括进口集箱、出口集箱和中间集箱,对流段炉管的进口分别与进口集箱并联连通,对流段炉管的出口分别与中间集箱的进口并联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其供热量,提高燃烧效率,降低能耗,环境污染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并联式燃煤粉热载体加热炉,属于工业锅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热载体炉应用广泛,以燃原煤、天然气为主。燃原煤加热炉存在的问题较多:漏煤严重,大量煤炭未参与燃烧就混入炉渣;燃烧不完全,灰渣含碳量高,负荷调节不灵活;锅炉房存在脏、乱、差的问题;另外,还存在漏风严重、排烟热损失大、能耗高等问题。近几年来,政府大力推行煤改气,导致气源紧张,大量气炉用户企业被迫限产、停产。
采用天然气、原煤为燃料的热载体加热炉,最大单台供热能力在25MW左右,与市场对大型加热炉的需求有着不小的差距。而且,燃原煤的介质出口温度300℃的热载体炉,排烟热损失一般在25%以上,其中机械热损失普遍在10%以上,节能潜力巨大。
国际先进的燃煤工业锅炉以德国为代表,以燃煤粉为主,20实际70年代已成功运行。其成功主要依托储量巨大的优质褐煤资源,代表性的莱茵褐煤热值高、挥发份高、灰分低、硫氮含量低。我国先进的燃煤工业锅炉以煤科总院为代表,在约十年前率先引进德国技术,联合锅炉生产企业,推出燃煤粉的工业锅炉,但同样必须燃用优质Ⅲ类烟煤;其中,热载体加热炉单台最大供热能力仅18MW。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并联式燃煤粉热载体加热炉,它能够提高其供热量,提高燃烧效率,降低能耗,环境污染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并联式燃煤粉热载体加热炉,它包括:
并列设置的至少两个炉膛,每个炉膛的顶部设置有燃烧器,每个炉膛的四周设置有辐射段炉管;
对流段,所述对流段包括由下至上设置并相互连通的至少两个对流室,每个对流室内设置有对流段炉管;
转烟室,所述转烟室与炉膛的烟气出口相连通,所述转烟室还与最下端的对流室的烟气进口相连通,转烟室内设置有转烟室炉管;
烟气接口,所述烟气接口与最上端的对流室的烟气出口相连通;
集箱组,所述集箱组包括进口集箱、出口集箱和中间集箱,所述对流段炉管的进口分别与进口集箱并联连通,所述对流段炉管的出口分别与中间集箱的进口并联连通,中间集箱的出口与所述转烟室炉管的进口相连通,所述辐射段炉管的进口与转烟室炉管的出口相连通,所述辐射段炉管的出口与出口集箱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对流室设置有三个,由下至上依次为第一对流室、第二对流室和第三对流室。
进一步,并联式燃煤粉热载体加热炉还包括至少一个落灰斗,所述落灰斗设置在转烟室的下方。
进一步,并联式燃煤粉热载体加热炉还包括与落灰斗相连并用于对落灰斗出渣的出渣机。
进一步,所述燃烧器为旋流燃烧器。
进一步,所述炉膛内的辐射段炉管和所述转烟室的转烟室炉管均为单圈盘管。
进一步,所述对流段炉管为蛇管结构。
进一步,所述炉膛与所述对流段为分体式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能源设备总厂有限公司,未经常州能源设备总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314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