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温超导带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25838.6 | 申请日: | 2018-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571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黄振;董方亮;郝鲁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B12/02 | 分类号: | H01B12/02;H01B12/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庄文莉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编织 带材 堆叠 高温超导带材 本实用新型 超导单元 捕获 磁场 磁悬浮装置 大尺寸应用 柔韧性 超导带材 超导块材 任意调节 悬浮模块 应用过程 受限制 悬浮力 单根 壳体 块材 弯折 裁剪 断裂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温超导带材装置,包括超导机构以及包裹在超导机构外侧的壳体;超导机构包括多个超导单元;超导单元包括多条超导带材。本实用新型可根据需要,编织成任意大小。带材的长度基本不受限制,因此经过编织或堆叠可以得到任意大小的形状,可以满足大尺寸应用场合。编织带材柔韧性较好,机械强度较高。由于编织工艺的采用,编织带材相比于单根带材机械强度更高,更不容易发生断裂、弯折等损坏。编织后,可以通过裁剪、堆叠做成任意形状的悬浮模块,悬浮力分布更加均匀,使磁悬浮装置的设计与应用过程大大简化。超导块材的捕获磁场会受到块材尺寸的影响,但编织或堆叠带材的捕获磁场能力可通过改变厚度而任意调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温超导带材装置。
背景技术
1908年,荷兰莱顿(Leiden)大学的教授Kamerlingh Onnes在经过多次试验之后,成功将氦气(He)液化,也标志着人类可以得到的最低温度已经可达4.2K。三年之后,Onnes教授又发现汞(Hg)在液氮温度条件下,电阻突降为零。这标志着,超导现象和超导技术从此步入人类科学研究的历史。随后,Onnes教授进行了后续的实验,证实在4.2K温度下,汞的电阻率约为10-23Ω·cm,可以视为零。随后,科学家和研究者们对超导现象展开了研究,超导体的很多其他特性相继被发现。
零电阻特性。即超导体处于超导态时,电阻为零的特性。随着温度的逐渐下降,超导体在某一温度会突然失去电阻,这一温度称为超导体的临界温度,用Tc表示。
迈斯纳效应。即超导体的的完全抗磁性。超导体只要进入超导态,无论有没有外加磁场,超导体内部的磁场都为零。这一特性由德国物理学家迈斯纳和奥克森菲尔德于1933年发现。迈纳斯效应表明,处于超导态的超导体内部的磁感应强度B必须等于零。因此,综合①中的零电阻特性,导体只有同时具备了电阻率为零和磁感应强度为零两个条件,才认为导体进入了超导态,二者缺一不可。
临界温度。如①中的描述,对于汞(Hg)来说,其临界温度(Tc)为4.2K。后续试验表明,多种金属元素单质及化合物都有各自的临界温度Tc。Tc是一个物质常数,每一种材料在同样的其他条件下都有确定的值。1986年,人们进入了高温超导技术的阶段。朱经武等和赵忠贤等分别研制出YBCO高温超导体,临界温度达90K,可以应用液氮制冷。目前,传统的金属、合金等超导体称为传统超导体,而YBCO这种氧化物陶瓷材料称为高温超导体。
临界磁场。超导体在一定的外磁场作用下会失去超导电性,该磁场称为超导体的临界磁场,用Hc来表示。
临界电流。超导体在通过的电流到达一定值的时候,也会失去超导特性。使超导体失去超导特性的电流称为超导体的临界电流,用Ic表示。临界电流同样是温度的函数。对此,西尔斯比提出,这种由电流引起的超导-正常态转变这是磁致转变的特殊情况,即电流之所以能破坏超导电性,纯粹是由其所产生的磁场(自场)而引起的。当超导体中通入的电流大小等于Ic时,该电流在超导体表面产生的磁场恰好等于该超导体的临界磁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258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字光纤音频信号线
- 下一篇:无卤低烟阻燃光伏发电专用电缆用生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