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泵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22766.X | 申请日: | 201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533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高善旺;石泰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蓬江区硕泰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13/06 | 分类号: | F04D13/06;F04D29/58;F04D29/42;F04D29/22;F04D29/2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利宇宁 |
地址: | 529020 广东省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泵盖 加热器 一端设置 容置 水泵 叶轮 第二腔室 第一腔室 本实用新型 加热 传热 对流传热 加热效率 结构布局 均匀一致 驱动叶轮 循环加热 冷热水 换热 连通 温差 融为一体 转动 电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泵,包括泵盖、设置于泵盖内的叶轮以及驱动叶轮转动的电机,泵盖呈管状,泵盖的一端设置有容置加热器的第一腔室,泵盖的另一端设置有容置叶轮的第二腔室,第二腔室与第一腔室连通。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泵通过在泵盖内设置加热器,对水进行循环加热,确保容器内的水保持恒温;同时经过加热的水会与容器内的水迅速混合传热,代替原有冷热水自发对流传热,提高了加热效率,还使水温均匀一致,不会存在较大的温差;还通过设置有管状的泵盖,使泵盖的一端设置有容置加热器的第一腔室,泵盖的另一端设置有容置叶轮的第二腔室,不仅延长加热时间,充分换热,还使得加热器与水泵融为一体,结构布局合理、使用可靠、安装更加便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水泵。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沐足盆和浴缸等容器通常会安装有水流循环用的水泵,水在水泵的带动下冲击人体进行按摩。为达到更加舒适、放松的效果,沐足盆和浴缸等容器内的水通常为温水或热水,容器内水的温度会随着使用时间的持续而下降,因此就需要向容器内添加热水或者对水加热。
现有的加热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沐足盆和浴缸等容器上安装加热器;二是设置单独的加热器进行加热。
然而,两者均依靠冷热水自发形成的对流传热,水温不均匀,加热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水泵,水泵内设置有有加热器,使水被循环加热,提高加热效率,避免水的温度分布不均匀。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水泵,包括泵盖、设置于泵盖内的叶轮以及驱动叶轮转动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泵盖呈管状,泵盖的一端设置有容置加热器的第一腔室,泵盖的另一端设置有容置叶轮的第二腔室,第二腔室与第一腔室连通。
优选的,泵盖设置有连通第一腔室的第一管部和连通第二腔室的第二管部,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设置有用于连接固定的安装部。
进一步的,泵盖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优选的,泵盖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电机的第三腔室,第三腔室与第二腔室连通。
进一步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沿叶轮的轴线方向依次设置。
优选的,叶轮包括连接电机的第一轴、设置有在第一轴周向的若干叶片,若干叶片沿第一轴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叶片靠近电机一侧沿叶轮的旋转方向逐渐平滑弯曲。
进一步的,叶轮靠电机一侧的直径沿靠近电机的方向逐渐减小。
优选的,加热器与电机的电源端共用。
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泵通过在泵盖内设置加热器,对流经水泵的水进行循环加热,确保容器内的水保持恒温;同时经过加热的水会与容器内的水迅速混合传热,代替原有仅依靠冷热水自发形成的对流传热的传热方式,提高了加热效率,还使水温均匀一致,不会存在较大的温差;还通过设置有管状的泵盖,使泵盖的一端设置有容置加热器的第一腔室,泵盖的另一端设置有容置叶轮的第二腔室,不仅可以延长加热时间,充分换热,还使得加热器与水泵融为一体,结构布局合理、使用可靠、安装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说明。
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水泵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水泵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蓬江区硕泰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蓬江区硕泰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227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