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等离子有机废气净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20273.2 | 申请日: | 2018-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404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竺新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32 | 分类号: | B01D53/32;B01D53/79;B01D53/62;B01D5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黄勇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等离子净化装置 金属条 内壁 有机废气净化系统 等离子 冷凝器 接通 有机气体分子 水蒸气 电场 电源负极 电源正极 顶部中心 废气处理 工作负载 无毒无害 依次连通 有机废气 有机气体 有效地 冷凝 二氧化碳 烟囱 废气 通电 净化 申请 转化 | ||
本申请公开了一个等离子有机废气净化系统,其主要涉及废气处理领域,其包括依次连通的冷凝器、等离子净化装置和烟囱,等离子净化装置的顶部中心处设有若干与电源负极相接通的金属条,且金属条成圆形均匀分布的,等离子净化装置的内壁与电源正极相接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冷凝器能够将废气中部分有机气体冷凝下来,从而减少等离子净化装置的工作负载。其次当金属条和等离子净化装置的内壁进行通电的时候,金属条和等离子净化装置的内壁之间就会产生电场,其能够将附近的有机气体分子转化成无毒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气体。从而快速有效地净化了有机废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等离子有机废气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油漆喷涂是现今制造型企业在生产各类产品时,普遍都会涉及到的用于对产品进行表面处理的方法。并且,在喷涂完油漆之后,企业为了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往往会通过干燥箱的加热干燥来加快产品表面油漆的固化速率。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油漆的固化速率是得到了提升,但是其内部易挥发的有机物质,如甲苯、二甲 苯、非甲烷总烃,臭气浓度等也会被干燥箱中所吸附并排入到大气的环境中,而这样往往会造成操作车间有机废气含量的超标,进而危险到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而传统有机废气的处理方式,主要以活性炭为主,利用活性炭自身存在的空隙来吸附有机废气。但是,活性炭对于环境的干燥度要求比较高,一旦活性炭吸收了大量的水分就会直接影响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并且,活性炭的更换频率也比较的高。
因此,有必要研制出一种对有机废气处理效率高,且二次污染小的废气净化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等离子有机废气净化系统,其不仅有利于提高有机废气的处理效率,同时,也不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等离子有机废气净化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冷凝器、等离子净化装置和烟囱,所述等离子净化装置的顶部中心处设有若干与电源负极相接通的金属条,且金属条成圆形均匀分布的,所述等离子净化装置的内壁与电源正极相接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冷凝器能够对有机气体中的部分成份起到冷凝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减少等离子净化装置的负荷。其次,当金属条和等离子净化装置的内壁进行通电的时候,金属条和等离子净化装置的内壁之间就会产生电场,从而其能够将废气中的水蒸汽和氧气电离成OH·、HO2·、O3等活性粒子。而这些活性粒子又会攻击附近的其他有机气体分子,从而能够将附近的有机气体分子转化成无毒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气体。另外,废气中部分未被氧化分解的油污气体会因为静电作用被吸附在金属条的表面,并顺着金属条流至等离子净化装置的底部。从而,方便了工作人员对油污的清理。
优选为,所述等离子净化装置的顶部带有旋转轴,且所述金属条固定于所述旋转轴的端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金属条能够在旋转轴的带动下进行旋转,从而一方面金属条能够对等离子净化装置中的废气进行切割,使得废气能够在等离子净化装置中进行充分地混合,有利于保证废气被完全处理的程度。另一方面,金属条在旋转地时候,其与等离子净化装置内壁之间所形成的电场也会成弧形分布,从而有利于增大电场地覆盖面积和密度,进而提高了净化废气地效率。
优选为,所述金属条沿着旋转轴的径向与旋转轴相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金属条在随旋转轴转动的时候,由于金属条与旋转轴是铰接的,从而,金属条会随离心力的大小变化而改变其所处的状态,以此改变金属条所扫荡地横截面积。进而,可以根据废气处理量来随时调整金属条的旋转速率,以保证在节能状态下,有效地提高等离子净化装置地处理效率。
优选为,所述金属条是成折线型设置的,且金属条的表面分布有若干朝向等离子净化装置的内壁设置的芒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202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
- 下一篇:一种污水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