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调坡度管廊通风模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520254.X | 申请日: | 2018-04-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267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阳;张丽莉;常军;林欣欣;隋婧;莫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B25/00 | 分类号: | G09B2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30 | 代理人: | 杜澄心;张亚军 |
| 地址: | 10008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管廊 坡度 坡度调节装置 通风模型装置 本实用新型 变风量风机 可调 钢化玻璃窗 污染物扩散 电动风阀 法兰连接 分段设置 接口连接 灭火装置 通风百叶 外部连通 诱导风机 滑动 排烟 比例管 防火门 灵活的 耐高温 通风道 风亭 滑轨 烟气 灭火 污染源 小车 侧面 观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坡度管廊通风模型装置,包括变风量风机、灭火装置、坡度调节装置和管廊模型;管廊模型为一段或分段设置,段与段之间通过法兰连接接口连接,并设有防火门及排烟电动风阀;在管廊模型一端设有与外接连通的变风量风机通风道,在管廊中部或/和另一端设有通过通风百叶与外部连通的风亭,在管廊模型内的顶部依次安装有诱导风机;管廊模型固定在坡度调节装置上,管廊模型内底部设有供放置污染源小车滑动到所需位置的滑轨;管廊侧面设有耐高温钢化玻璃窗。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现有管廊模型难以观察污染物扩散及烟气运动、管廊坡度无法多角度改变、灭火行动难以实现和无法实现综合一体方便灵活的比例管廊模型等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市政管廊通风设计技术领域。属于管廊通风实验模型技术。
背景技术
通过技术创新发展,地下综合管廊兼有生态、环保、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等综合性功能。但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具大的安全隐患。由于管廊狭长的结构特点,管廊内易淤积有害气体及热量,人员巡视及检修活动时,会严重影响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电力舱内设有大量的高低压电缆,发生火灾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良好的通风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目前研究管廊通风的主要手段有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实验手段中,全尺寸管廊模型占地空间大、建设投资高,因此比例模型实验就成了管廊通风实验研究的重要手段。而现有的管廊比例实验台结构形式单一,不能对管廊跨防火分区的通风、管廊坡度的变化、火灾工况灾后灭火通风等进行真实有效的模拟实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坡度管廊通风模型装置,以解决现有管廊模型难以观察污染物扩散及烟气运动、管廊坡度无法多角度改变、灭火行动难以实现和无法实现综合一体方便灵活的比例管廊模型等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可调坡度管廊通风模型装置,包括采用了可调节风量的变风量风机、灭火装置、坡度调节装置和管廊模型;管廊模型为一段或分段设置,段与段之间通过法兰连接接口连接,并设有防火门及排烟电动风阀;在管廊模型一端设有与外接连通的变风量风机通风道,在管廊中部或/和另一端设有通过通风百叶与外部连通的风亭,在管廊模型内的顶部依次安装有诱导风机;在管廊模型顶部设有用于布置污染物浓度、风速、温度测量装置的密塞孔21;管廊模型固定在坡度调节装置上,该坡度调节装置包括管廊模型固定端设置的支撑杆和管廊模型中部或/和调节端设置的千斤顶,所述支撑杆上部两侧通过转动铰链固定在管廊两侧,底部固定在底座上,千斤顶下端固定在底座上,顶杆与支撑管廊模型的钢架结构连接,所述钢架结构上部两侧通过转动铰链固定在管廊两侧;在管廊模型的两侧端设有密封门,管廊模型内底部设有供放置污染源小车滑动到所需位置的滑轨;管廊侧面设有耐高温钢化玻璃窗。
在管廊模型内部的顶部设置超细干粉储存罐及向管廊模型内喷洒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对管廊在多种形式下,得到污染物扩散及火灾烟气流动的变化规律,使实验数据更接近真实值,从而得到最佳的通风方案,可为实际工程提供真实有力的依据。其具体优点如下:
1)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灵活方便,能够模拟真实管廊污染物通风状态及火灾场景下烟气的流动,并辅以数据测量系统(速度、温度、污染物浓度及烟气图像等)、监测预警系统以及控制系统(智能分析与自动控制),可以对污染物扩散及烟气流动中的浓度、温度、速度等变化规律进行高精度测量。
2)本装置可通过坡度调节装置来调节坡度,从而可模拟不同坡度管廊内污染物扩散情况及发生火灾时的烟气运动。同时,坡度调节装置调节模型管廊坡度的操作简单,且安装费用不高;
3)本装置实验范围大,可对不同通风风速下的污染物扩散场景及火灾场景,不同管廊坡度下的污染物扩散场景及火灾场景,以及不同污染源及火源功率下的火灾场景进行互相的组合研究,同时,管廊模型内部设有自动灭火装置,从而可对现实情况下,各种管廊污染物扩散工况及火灾场景所产生的烟气流动规律以及灭火系统的有效性进行真实有效的实验研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202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四轮驱动实训台
- 下一篇:一种国际贸易教学沙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