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降噪散热柜体的中央空调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19314.6 | 申请日: | 2018-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706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蔡圣刚;蔡圣木;丁育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东裕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20 | 分类号: | F24F13/20;F24F13/24;H05K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气管 风罩 风扇固定 水箱内部 中央空调 散热柜 风扇 水箱 侧壁 降噪 贯穿 外部 中央空调机组 本实用新型 外壳体侧壁 贯通连接 内部设置 装置结构 体内部 外壳体 排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降噪散热柜体的中央空调,包括本体,本体外部设有外壳体,本体内部设置有第一风罩,第一风罩的另一端贯穿本体侧壁到达外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风扇,第一风扇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气管,第一导气管的另一端贯通连接在水箱的侧壁并到达水箱内部,第一导气管位于水箱内部一端固定连接有波形导气管的一端,波形导气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气管,第二导气管的另一端贯穿水箱的另一侧壁到达外部,且固定连接有第二风扇,第二风扇固定连接有第二风罩,第二风罩的另一端贯穿外壳体侧壁到达外壳体内部。本装置结构简单,很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中央空调机组工作时产生大量的热量不易排出的缺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Y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降噪散热柜体的中央空调。
背景技术
中央空调系统由一个或多个冷热源系统和多个空气调节系统组成。采用液体气化制冷的原理为空气调节系统提供所需冷量,用以抵消室内环境的冷负荷;制热系统为空气调节系统提供所需热量,用以抵消室内环境热负荷。
中央空调工作时,空调机组会产生大量的热以及噪音,大量的热量积累会影响正常中央空调的机组的使用寿命以及空调的制冷效果,产生的噪音会对周边的人群产生不利的影响,干扰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因此需要对中央空调的工作机组进行热量的加速散热以及降噪,为此提出一种具有降噪散热柜体的中央空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中央空调机组工作时产生大量的热量不易排出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具有降噪散热柜体的中央空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具有降噪散热柜体的中央空调,包括本体,本体外部设有外壳体,本体内部设置有第一风罩,第一风罩的另一端贯穿本体侧壁到达外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风扇,第一风扇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气管,第一导气管的另一端贯通连接在水箱的侧壁并到达水箱内部,水箱固定连接在本体的外底壁上,第一导气管位于水箱内部一端固定连接有波形导气管的一端,波形导气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气管,第二导气管的另一端贯穿水箱的另一侧壁到达外部,且固定连接有第二风扇,第二风扇固定连接有第二风罩,第二风罩的另一端贯穿外壳体侧壁到达外壳体内部,第一风罩和第二风罩对称设置,第一风罩内部固定连接有若干冷却液腔,冷却液腔与冷却液腔之间构成气流腔,第一风罩和第二风罩结构相同,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与外部电源形成串联回路。
优选的,本体外周固定连接有隔音板。
优选的,隔音板外部设有真空层。
优选的,本体外顶壁固定连接有若干导热棒,导热棒的另一端依次贯穿隔音板、真空层和外壳体上顶壁到达外部。
优选的,导热棒的数量为3-8个。
优选的,第一风罩的开口端大于第二风罩。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降噪散热柜体的中央空调,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通过设置水箱以及配合设置的第一风罩、第一风扇、第一导气管、波形导气管、第二导气管、第二风扇和第二风罩能够对本体产生的热量通过空气传导进行降温,且循环利用冷空气,效果明显,操作简单。
第一风罩和第二风罩内部固定设置的冷却液腔能够对空气进行二次降温,使空气温度更低,对本体的降温效果更加明显。
设置的导热棒能够将空调机组产生的热量传导到外部的空气中,再次对本体进行降温,降温速度再次加快,效果更加显著。
通过在本体外部设置隔音板和真空层能够对中央空调机组工作时产生的噪音进行有效隔绝,达到降噪的目的,有利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本装置结构简单,很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中央空调机组工作时产生大量的热量不易排出的缺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东裕制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东裕制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193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