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器视觉成像镜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17347.7 | 申请日: | 2018-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608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夏百战;董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
主分类号: | G02B7/02 | 分类号: | G02B7/02;G02B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02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镜头主体 防护机构 辅助机构 透镜板 本实用新型 成像镜头 机器视觉 减震杆 弹簧 防护 减震 半圆柱形压板 镜头调节环 步进电机 风扇叶片 固定圆环 密封圆环 照明灯板 导向杆 定位柱 防护板 连接板 连接杆 密封槽 限位板 右端面 转动板 散热 通孔 圆环 装配 清洁 概率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器视觉成像镜头结构,包括镜头主体、辅助机构、透镜板以及防护机构,所述镜头主体上安装有辅助机构,所述镜头主体右端装配有透镜板,所述透镜板右端面上部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通孔、固定圆环、密封槽、减震杆一、导向杆、减震杆二、镜头调节环、弹簧一、密封圆环以及移动圆环,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防护板、半圆柱形压板、转动板、风扇叶片、步进电机、U型连接杆一、限位板、连接板、连接杆二、照明灯板、弹簧二以及定位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实现了减震防护的功能,降低了镜头主体损坏的概率,也实现了防护的功能,同时也可进行快速清洁以及散热,而且也可进行照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机器视觉成像镜头结构,属于视觉成像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机器视觉成像镜头结构在进行防护时,通常是使用镜盖对镜头进行关闭,只具有防护的功能,而无法进行清洁以及照明,功能单一,现有的机器视觉成像镜头结构通过是与摄像机进行连接使用的,由于连接稳定低,导致镜头容易掉落,进而造成损坏,从而加大了投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机器视觉成像镜头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机器视觉成像镜头结构,包括镜头主体、辅助机构、透镜板以及防护机构,所述镜头主体上安装有辅助机构,所述镜头主体右端装配有透镜板,所述透镜板右端面上部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通孔、固定圆环、密封槽、减震杆一、导向杆、减震杆二、镜头调节环、弹簧一、密封圆环以及移动圆环,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防护板、半圆柱形压板、转动板、风扇叶片、步进电机、U型连接杆一、限位板、连接板、连接杆二、照明灯板、弹簧二以及定位柱。
进一步地,在所述辅助机构中,所述固定圆环环形侧面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外端设置有减震杆一,所述固定圆环右端通过法兰盘与导向杆相连接,所述导向杆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导向杆右端设置有移动圆环,所述移动圆环右端连接有密封圆环,所述密封圆环右端装配有镜头调节环,所述密封圆环外端装配有减震杆二,所述减震杆二内端连接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设置在密封圆环内部,所述弹簧一左侧安装有移动圆环,所述移动圆环装配在固定圆环右侧,所述通孔设置在密封槽右端。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圆环环形侧面通过螺纹与密封圆环相连接,所述镜头调节环左端通过螺栓与密封圆环相连接,所述密封圆环内部右壁固定有连接环,且连接环外端面设置有弹簧一,所述密封圆环通过连接环以及弹簧一与减震杆二相连接,所述密封圆环环形侧面等距加工有至少两个圆孔,且圆孔上安装有减震杆二,所述减震杆二环形侧面通过环形密封圈与密封圆环相连接,在使用使用时,使用人员握住镜头调节环并进行正转,镜头调节环正转带动密封圆环正转,因为移动圆环环形侧面通过螺纹与密封圆环相连接,所以密封圆环正转带动移动圆环沿着导向杆向右移动,移动圆环向右移动从而对密封圆环内部空间进行加压,然后密封圆环内部空间在恢复气压差的作用下带动减震杆二沿着圆孔向外移动,减震杆二向外移动可对弹簧一进行拉伸,在镜头调节环转动到合适位置时,停止转动镜头调节环,然后在螺纹的作用下阻碍移动圆环移动,然后减震杆二在受到外力向内移动时,从而对密封圆环内部的空间再次加压,然后在恢复气压差的作用下带动减震杆二向外移动,实现了减震防护的功能,避免镜头主体受到碰撞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杆一以及减震杆二外端面均粘贴有橡胶垫,所述移动圆环左端开设有导向孔,且导向孔内部设置有导向杆,在实际使用时,使用人员对镜头调节环进行反转,进而带动密封圆环反转,从而导致移动圆环沿着导向杆向左移动,移动圆环向左移动同时对导向孔内部的空气进行挤压,进而导致导向孔内部的空气通过通孔进入密封槽内部,进而对密封槽内部进行加压,进而带动减震杆一向外移动,在镜头调节环转动到合适位置时,停止转动镜头调节环,然后在密封槽内部气压的作用下,可导致减震杆一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从而实现了再次进行减震防护的功能,进而提高了防护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未经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173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