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水净化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15010.2 | 申请日: | 201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500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好闯;王辉;李本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周建秋;郑永胜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气口 进水口 膜结构 壳体 污水净化设备 本实用新型 气泡发生器 含油污水 出气口 气流区 水流区 出水 进水 气浮 送入 外壳内部空间 污水处理效果 浮油浮渣 混凝药剂 流体连通 深度净化 出水口 加药口 排渣口 分隔 排出 紧凑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净化设备,所述设备包括位于上方的中空气浮壳体和位于下方的气泡发生器;所述气泡发生器包括外壳和设置于外壳中的膜结构,所述膜结构将所述外壳内部空间分隔为由膜结构通过气泡的气流区和水流区,所述气流区设置有用于送入气体的进气口,所述水流区设置有位于上方的进水出气口和位于下方的出水口;所述气浮壳体设置有用于送入含油污水的进水口、位于进水口下方的出水进气口和用于加入混凝药剂的加药口、以及位于所述进水口上方用于排出浮油浮渣的排渣口,所述气浮壳体的出水进气口与所述外壳的进水出气口流体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设备的污水处理效果好,效率高,设备紧凑,占地面积小,能够深度净化含油污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净化设备。
背景技术
混凝是通过某种方法(如投加化学药剂)使水中胶体粒子和微小悬浮物聚集的过程,是废水处理工艺中的一种单元操作,混凝包括凝聚和絮凝两个过程。
气浮技术是固液或液液分离的一种技术,是当今国内外积极研究和推广的一种水处理技术。目前已在低温低浊水处理、含藻类及有机杂质较多的水及水源受到一定程度污染和高色度的原水处理中得到应用。
气浮是通过某种方法产生大量的微纳米气泡,使其与原水中密度接近于水的固体颗粒或液体液滴黏附,形成密度小于水的气浮体(“气泡-颗粒”复合体),在浮力的作用下,上浮至水面形成浮渣,实现水质净化。得到大小均匀、数量多的微纳米气泡是气浮法高效除杂质的关键。
传统气浮与混凝的组合工艺一般由两个串联的单独工艺组成,存在占地面积较大,设备费用较高和处理效果不好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净化设备,本实用新型提供设备的污水处理效果好,效率高,设备紧凑,占地面积小,能够深度净化含油污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净化设备,所述设备包括位于上方的中空气浮壳体和位于下方的气泡发生器;所述气泡发生器包括外壳和设置于外壳中的膜结构,所述膜结构将所述外壳内部空间分隔为由膜结构通过气泡的气流区和水流区,所述气流区设置有用于送入气体的进气口,所述水流区设置有位于上方的进水出气口和位于下方的出水口;所述气浮壳体设置有用于送入含油污水的进水口、位于进水口下方的出水进气口和用于加入混凝药剂的加药口、以及位于所述进水口上方用于排出浮油浮渣的排渣口,所述气浮壳体的出水进气口与所述外壳的进水出气口流体连通。
可选的,所述膜结构包括一根或多根膜管,所述膜管的内部空间和所述膜管外壁与外壳内壁所形成空间中的一者为所述气流区,另一者为所述水流区。
可选的,所述膜管的孔隙率为30%-70%,孔径大小为1纳米-100微米。
可选的,所述设备还包括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位于所述气浮壳体外部的旋转驱动机构、由上至下伸入所述气浮壳体中且与旋转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的搅拌轴和传动连接在所述搅拌轴上的搅拌桨。
可选的,所述设备还包括用于刮去气浮壳体液面上浮油浮渣的刮渣片,所述刮渣片与所述搅拌轴传动连接且与所述排渣口位于同一高度。
可选的,所述气浮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排出沉积油污的排污口。
可选的,所述气浮壳体与外壳均为圆筒形且上下同轴设置。
可选的,所述设备还设置有进气装置,所述进气装置与所述外壳的进气口流体连通。
可选的,所述设备还包括第一水池、第二水池和第三水池,所述第一水池与所述气浮壳体的进水口流体连通以向气浮壳体送入污水,所述第二水池与所述水流区的出水口流体连通以承接净化后的净水,所述第三水池与所述气浮壳体的排渣口流体连通以承接浮油浮渣。
可选的,所述第一水池、第二水池和第三水池位于所述气浮壳体和气泡发生器的下方,所述第一水池与所述气浮壳体的进水口通过流体输送装置流体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150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式饮料或纯净水生产车
- 下一篇:一种重金属污水沉降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