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市政污水脱氮除磷耦合污泥减量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14512.3 | 申请日: | 2018-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328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林叶俊龙;周淑珍;卢誉远;林应强;熊庆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宁绿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公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5104 | 代理人: | 覃现凯 |
地址: | 530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市政污水 自循环厌氧反应器 短程硝化反硝化 涡流 排水管 脱氮除磷 污泥减量 反应器 耦合 沉砂池 出料口 调节池 进水管 双循环 格栅 好氧 厌氧微生物 除磷装置 功能特性 消毒装置 依次连接 反硝化 进料口 源连接 氨化 混凝 硝化 厌氧 去除 能耗 缺氧 排放 | ||
1.一种市政污水脱氮除磷耦合污泥减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格栅、沉砂池、调节池、涡流自循环厌氧反应器、双循环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器、混凝除磷装置、消毒装置、污泥破壁装置、多级自循环厌氧硝化反应器、固磷反应塔、污泥脱水装置和鼓风机;
市政污水源连接至格栅、沉砂池的进料口,格栅、沉砂池的出料口连接至调节池,调节池的出料口连接至涡流自循环厌氧反应器的进水管,涡流自循环厌氧反应器的排水管连接至双循环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器的进水管,双循环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器的排水管依次连接经过混凝除磷装置和消毒装置后排放,
双循环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器和调节池的曝气系统与鼓风机连接并分别供气;
双循环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器的排水口同时连接返回至调节池,
涡流自循环厌氧反应器和双循环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器的排泥口连接至污泥破壁装置,
污泥破壁装置的破壁污泥混合液出口同时连接至多级自循环厌氧硝化反应器的进水管和固磷反应塔的入料口,多级自循环厌氧硝化反应器的消化液出口连接至调节池,多级自循环厌氧硝化反应器的排泥管连接至污泥破壁装置的入料口,
涡流自循环厌氧反应器与多级自循环厌氧硝化反应器的排沼气管连接至沼气利用设备,
混凝除磷装置的沉淀含磷污泥出口连接至固磷反应塔的入料口,
固磷反应塔出料口连接至污泥脱水装置的入料口,污泥脱水装置的滤液出口连接至多级自循环厌氧硝化反应器的进水管,污泥脱水装置的滤渣出口连接至肥料加工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污水脱氮除磷耦合污泥减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污泥脱水装置包括板框压滤机或叠螺压滤机或带式压滤机或离心脱水机的一种,滤渣含水率50%-80%;污泥破壁装置包括化学碱破壁装置或高温破壁装置或高压破壁装置或微波破壁装置或强紫外破壁装置或电极破壁装置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污水脱氮除磷耦合污泥减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自循环厌氧硝化反应器,该反应器包括第一罐体(1a)、第一外循环泵(6a)、第一管道射流器(28a)、第一内气水分离器(7a)、第一顶气水分离器(8a)、第一一级三相分离器(9a)、第一二级三相分离器(10a)、第一内导流板(26a)、第一中导流板(27a)、气水分离挡板(41a)、挡渣板(42a)、溢流口(40a)、第一出水堰(43a)、第一控制系统(48a);一级内循环喷头(11a)、一级外循环喷头(12a)、二级外循环喷头(13a)、二级内循环喷头(14a)、第一进水喷头(15a)、第一气提上升管(16a)、第二气提上升管(97a)、第一回流管(17a)、第一收气管(18a)、一级外循环出水管(19a)、二级外循环出水管(20a)、一级外循环进水管(21a)、二级外循环进水管(22a)、第一进水管(38a)、U型出水管(44a)、排空口(45a)、排水管(46a)、第一沼气管(47a)、一级内循环管(99a)、二级内循环管(98a)、第一管道射流器进水阀(29a)、第一管道射流器出水阀(30a)、第一外循环进水阀(31a)、一级外循环出水阀(32a)、二级外循环出水阀(33a)、一级外循环进水阀(34a)、二级外循环进水阀(35a)和第一进水阀(36a);
第一一级三相分离器(9a)和第一二级三相分离器(10a)都固定安装在第一罐体(1a)中,第一一级三相分离器(9a)和第一二级三相分离器(10a)都是大径端在下小径端在上锥形;第一二级三相分离器(10a)位于第一一级三相分离器(9a)的上方,第一一级三相分离器(9a)的下方为第一一级反应区(3a),第一一级反应区(3a)下方至罐底的空间为第一布水混合区(2a),第一一级三相分离器(9a)和第一二级三相分离器(10a)之间为第一二级反应区(4a),第一二级三相分离器(10a)与第一罐体(1a)顶部之间的空间为第一沉淀出水区(5a);
第一顶气水分离器(8a)安装在第一罐体(1a)顶面,第一回流管(17a)一端连接在第一顶气水分离器(8a)底部,第一回流管(17a)另一端连接在一级内循环管(99a)上,一级内循环管(99a)上设有多个一级内循环喷头(11a),第一收气管(18a)一端连接在第一罐体(1a)顶面,第一收气管(18a)另一端连接在第一顶气水分离器(8a)上,第一沼气管(47a)一端连接在第一顶气水分离器(8a)顶面,第一沼气管(47a)另一端通过三通管一路与第一管道射流器(28a)连接,另一路为排沼气口;
第一内气水分离器(7a)安装在第一二级反应区(4a),第一气提上升管(16a)一端连接在第一一级三相分离器(9a)的顶部,第一气提上升管(16a)另一端连接第一内气水分离器(7a)底部并伸至第一内气水分离器(7a)的中部;第二气提上升管(97a)一端连接在第一内气水分离器(7a)顶部,第二气提上升管(97a)另一端通过水平管连进第一顶气水分离器(8a)的中部;一级外循环出水管(19a)一端连接在第一内气水分离器(7a)上,一级外循环出水管(19a)另一端经过一级外循环出水阀(32a)与第一外循环泵(6a)的进口连接,第一外循环泵(6a)的出口通过三通管一路经过第一外循环进水阀(31a)与二级外循环进水管(22a)连接,另一路经过第一管道射流器进水阀(29a)与第一管道射流器(28a)的进口连接,第一管道射流器(28a)的出口经过第一管道射流器出水阀(30a)与二级外循环进水管(22a)和一级外循环进水管(21a)同时连接,二级外循环进水管(22a)上设有二级外循环进水阀(35a)和二级外循环喷头(13a),一级外循环进水管(21a)上设有一级外循环进水阀(34a)和一级外循环喷头(12a);
第一二级三相分离器(10a)顶部设有溢流口(40a)与第一沉淀出水区(5a)连通,溢流口(40a)周围设有环形的气水分离挡板(41a),二级外循环出水管(20a)一端连接在气水分离挡板(41a)上,二级外循环出水管(20a)另一端连接至第一外循环泵(6a)进口,二级内循环管(98a)一端连接在气水分离挡板(41a)上,二级内循环管(98a)另一端连接至位于第一沉淀出水区(5a)中的二级内循环喷头(14a);
第一进水管(38a)一端设置在第一沉淀出水区(5a),第一进水管(38a)另一端通过三通管一路经过第一进水阀(36a)作为进水口,另一路经过排泥阀(37a)连接第一排泥管(39a),
第一布水混合区(2a)设有第一内导流板(26a)和第一中导流板(27a),第一内导流板(26a)和第一中导流板(27a)将第一布水混合区(2a)从第一罐体(1a)中心向外依次分割为第一内旋混区(23a)、第一中旋混区(24a)和第一外旋混区(25a);
所述第一罐体(1a)的顶部同心固定有环形的挡渣板(42a),挡渣板(42a)与第一罐体(1a)之间的环形空间中设有环形的第一出水堰(43a),U型出水管(44a)一端连接在第一出水堰(43a),U型出水管(44a)另一端与三通管连接,三通管的水平出口为排水管(46a),三通管的竖直出口为排空口(45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宁绿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宁绿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1451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