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无人机的综合电子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513711.2 | 申请日: | 2018-04-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751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 发明(设计)人: | 谢旻;卢德辉;栾兆菊;孙建彬;邵宗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H05K5/06;H05K7/20 |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4114 | 代理人: | 徐伟 |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功能板 转接板 信号连接装置 监控板 信号板 导风单元 低压电源 电源 后侧板 插口 综合电子 前侧板 上盖板 下盖板 印制 机箱 本实用新型 卡连接 上平面 通风孔 盖板 冷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无人机的综合电子装置,包括机箱、监控板卡、电源和信号连接装置、导风单元、信号板卡、低压电源和印制转接板。所述机箱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左功能板、前侧板、右功能板和后侧板,监控板卡和信号板卡安装在左功能板与右功能板之间,电源和信号连接装置安装在前侧板的外侧,电源和信号连接装置的外侧安装导风单元,低压电源安装在后侧板的外侧。所述印制转接板安装在下盖板的上平面上,印制转接板上侧设有若干个转接板插口,并通过转接板插口与监控板卡和信号板卡连接。所述上盖板、下盖板、左功能板、右功能板和后侧板上均设有若干个通风孔。通过导风单元给电源和信号连接装置、监控板卡、信号板卡和低压电源冷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载雷达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无人机的综合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无人机对任务载荷的重量和体积有严格限制。无人机载雷达综合电子单元通常需要实现对电源、接收、数据采集和阵面波控等分系统的控制,收集各分系统的状态参数;提供整个系统在各种工作模式下的时序,保证可靠运行;接受控制台的控制。原有无人机载综合电子设备存在体积大,重量重,散热效果不理想,功能指标不理想的情况。鉴于以上缺点,亟需要研究一种专门用于无人机的综合电子装置,提高无人机载综合电子设备和系统的集成水平,运用模块化构型设计和集成化组合设计解决高电子密度的无人机载综合设备的轻量化和狭小空间布局问题;采用夹层互连设计、组合风道设计和高密度装配的电气互接,解决设备的散热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高电子密度的无人机载综合设备的轻量化和有效散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无人机的综合电子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无人机的综合电子装置,包括机箱1、监控板卡2、电源和信号连接装置3、导风单元4、信号板卡5、低压电源6和印制转接板7。
所述机箱1为六块板组成的六面体盒状结构,所述六块板分别为用铝板制作的上盖板11、下盖板12、左功能板13、前侧板14、右功能板15和后侧板16,所述左功能板13的内侧设有若干条竖直方向的左卡槽131,所述右功能板15的内侧设有若干条竖直方向的右卡槽151,且左卡槽131与右卡槽151数量相等并相互对应,所述左卡槽131和右卡槽151内插入监控板卡2和信号板卡5,所述电源和信号连接装置3安装在前侧板14的外侧,所述电源和信号连接装置3的外侧安装导风单元4,所述低压电源6安装在后侧板16的外侧。所述印制转接板7安装在下盖板12的上平面上,印制转接板7上侧设有若干个转接板插口71,并通过转接板插口71与监控板卡2和信号板卡5连接。所述上盖板11、下盖板12、左功能板13、右功能板15和后侧板16上均设有若干个通风孔17。所述导风单元4为一台风扇,通过导风单元4给电源和信号连接装置3、监控板卡2、信号板卡5和低压电源6冷却。
进一步限定技术方案如下:
后侧板16与低压电源6之间设有电源垫板61,所述电源垫板61上设有若干个通风槽,且通风槽与后侧板16上的通风孔17贯通。
所述后侧板16的下侧设有一排若干个后侧板电子插口161,通过后侧板电子插口161对外连接。
所述电源和信号连接装置3的上端设有一个电源电子插口31,一个信号电子插口32;通过电源电子插口31和信号电子插口32对外连接。
所述后侧板电子插口161为XCE航空圆形连接器和J30J航空微型矩形连接器。
所述转接板插口71、电源电子插口31、信号电子插口32和后侧板电子插口161均采用密封套、灌注、灌封和塑封的防水设计。
所述信号板卡5包括第一信号板卡51和第二信号板卡52,所述第二信号板卡52位于后侧板16一侧,监控板卡2位于前侧板14一侧,第一信号板卡51位于第二信号板卡52与监控板卡2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137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