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GNSS监测太阳能供电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513102.7 | 申请日: | 2018-04-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011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 发明(设计)人: | 胡升伟;胡明秀;石建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7/35 | 分类号: | H02J7/35;H02J13/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许泽伟 |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本实用新型 边坡 监测 太阳能供电 通信模块 观察 变形 蓄电池 强制对中器 太阳能面板 自动化设备 安全保障 安全监测 供电问题 监测手段 控制装置 连续采集 施工成本 水利水电 现场施工 依次相连 整个结构 保护箱 滑坡体 潜在的 太阳能 电源 供电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是水利水电安全监测领域的一种GNSS监测太阳能供电结构,包括观察墩、设置在观察墩顶部的用于安装GNSS天线的强制对中器和通信模块,所述观察墩上还设有通过导线依次相连的太阳能面板、蓄电池和保护箱,保护箱内设有控制装置并通过导线与GNSS天线和通信模块相连。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太阳能对GNSS供电,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自动化设备连续采集数据,解决了边远边坡GNSS监测的供电问题,方便现场施工且有利于降低施工成本,可以实现边远变形边坡大范围使用GNSS监测,为变形边坡或潜在的滑坡体提供了很好的监测手段,并且整个结构简单易行、操作方便、工作可靠、安全保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安全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GNSS监测太阳能供电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水电发展迅速,一批高坝大库陆续建成或正在修建,如雅砻江锦屏一级拱坝(305m)、金沙江溪洛渡拱坝(285.5m)、澜沧江小湾拱坝(294.5m)和大渡河猴子岩面板堆石坝(223.50m)等。随着坝高和库容的不断增加,工程边坡、库区滑坡体及堆积体等不仅范围广、体量大而且高程越来越高,边坡的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在水库蓄水后,库区边坡极易发生滑塌,对大坝安全和库区交通构成很大的危险,因此,变形边坡的安全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监测技术的迅速发展,自动化监测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工程实践中,尤其是技术成熟、造价较低的GNSS监测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变形明显或潜在变形以及危及安全的边坡上,GNSS监测能够以秒计的不间断获取监测数据,通过相应的软件输出结果,能够及时、快速的为决策者提供数据支撑。GNSS监测需要供电才能正常工作,一旦供电断路将会停止工作,目前工区附近的变形边坡GNSS监测主要采用市电供电,但很多变形边坡离工区较远,若采用市电供电需要牵引很长的供电线缆,不利于现场施工和线缆保护,极大的限制了GNSS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边远边坡GNSS监测供电麻烦等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太阳能来为GNSS供电的GNSS监测太阳能供电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GNSS监测太阳能供电结构,包括观察墩、设置在观察墩顶部的用于安装GNSS天线的强制对中器和通信模块,所述观察墩上还设有通过导线依次相连的太阳能面板、蓄电池和保护箱,保护箱内设有控制装置并通过导线与GNSS天线和通信模块相连。
进一步的是,所述观察墩上端侧面设有安装支板,所述太阳能面板和通信模块均按照在安装支板上。
进一步的是,所述保护箱设置在观察墩上与安装支板相对的一侧。
进一步的是,所述观察墩顶部设有天线保护装置将GNSS天线和强制对中器罩在其内。
进一步的是,所述观察墩底部基础的旁边设有电池槽,所述蓄电池放置在电池槽内,电池槽顶部设有可开启的盖板。
进一步的是,所述电池槽与观察墩底部基础为一体浇筑的混凝土结构,所述盖板为带有把手的混凝土盖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太阳能对GNSS供电,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自动化设备连续采集数据,解决了边远边坡GNSS监测的供电问题,方便现场施工且有利于降低施工成本,可以实现边远变形边坡大范围使用GNSS监测,为变形边坡或潜在的滑坡体提供了很好的监测手段,并且整个结构简单易行、操作方便、工作可靠、安全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观察墩,2-强制对中器,3-通信模块,4-太阳能面板,5-蓄电池,6-保护箱,7-安装支板,8-天线保护装置,9-电池槽,10-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131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