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以功能化蛋白丝线为载体的体内细胞捕获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10133.7 | 申请日: | 201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766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谢洪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冯瑞;杨慧林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丝线 功能化 固定管 蛋白 导针 体内细胞 捕获器 密封塞 捕获 本实用新型 导丝杆 体内 生物相容性 目标细胞 特征细胞 细胞捕获 相对滑动 内固定 配体 腔体 开口 环绕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以功能化蛋白丝线为载体的体内细胞捕获器,包括以功能化蛋白丝线为载体的体内细胞捕获管,体内细胞捕获管包括一固定管、若干根功能化蛋白丝线以及固定在功能化蛋白丝线上的细胞捕获配体,功能化蛋白丝线的一端固定于固定管内,固定管的外部套设有导针,导针内固定连接有密封塞,密封塞环绕于固定管外侧,密封塞、固定管与导针围成一端带开口的腔体,功能化蛋白丝线的另一端位于腔体内,固定管还连接有导丝杆,导丝杆位于所述导针内且与导针可相对滑动。本实用新型的捕获器生物相容性好,容易与目标细胞接触,提高了特征细胞在体内的捕获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以功能化蛋白丝线为载体的体内细胞捕获器。
背景技术
人体血液中的与疾病相关的特征细胞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是循环肿瘤细胞(CTC)。然而,特征细胞(尤其CTC)在血液中的数量是极其稀少的,为稀有细胞,通常检测方法包括了细胞捕获与富集的过程。捕获方法分为体外法和体内法,前者由于检测样本的血液量较少,容易出现假阴性。正是由于该原因,现在发展了一些体内细胞捕获方法。无论是体内还是体外,通常是将目标细胞的特异性捕获配体(如上皮细胞粘附分子抗体、核酸适体、多肽适体)固载在一个载体上,以构建细胞捕获器,再将此捕获器置于血管中捕获高速流动的目标细胞。
目前,体内细胞捕获器所使用的载体包括化学纤维丝、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线、医用留置针、医用不锈钢丝以及静脉导管。然而,以这些载体构建的体内细胞捕获器明显存在四方面的不足。第一,为了抗击静脉血液的高速冲击,常常需要较大(500微米以上)的直径,以避免丝线断裂而置留血管中;第二,大直径材料刚性增强,与柔性血管中高速流动目标细胞的接触几率将大大减小;第三,在不影响血管正常功能的前提下,大直径载体材料在窄小的静脉血管中不可能放置含有多根载体线(或管)的捕获器,事实上,均是以单根线(或管)为载体材料构建的捕获器,捕获器即具有极小的比表面积,这也将导致高速流动的目标细胞与捕获器的接触几率大大减小;第四,这些载体材料虽然生物相容性好、毒性小,但是,它们均不能生物降解,一旦出现断裂而置留血管中,必将导致严重的医疗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功能化蛋白丝线为载体的体内细胞捕获器,不但生物相容性好,而且能够生物降解,容易与目标细胞接触,提高了特征细胞在体内的捕获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以功能化蛋白丝线为载体的体内细胞捕获器,包括以功能化蛋白丝线为载体的体内细胞捕获管,体内细胞捕获管包括一固定管、若干根柔性的功能化蛋白丝线以及固定在功能化蛋白丝线上的细胞捕获配体,细胞捕获配体用于捕获细胞,功能化蛋白丝线的一端固定于固定管内,功能化蛋白丝线的另一端可相对固定管自由活动,固定管的外部套设有导针,导针内固定连接有密封塞,密封塞环绕于固定管外侧,密封塞、固定管与导针围成一端带开口的腔体,功能化蛋白丝线的另一端位于腔体内,固定管还连接有导丝杆,导丝杆位于所述导针内且与导针可相对滑动。
进一步地,功能化蛋白丝线为2-60根。在细胞捕获管中同时固定多根功能化蛋白丝线,极大地增加了捕获器的比表面积,与血液中待捕获细胞接触的几率也明显增加,使细胞的捕获率明显提高,实现了高效细胞捕获。
进一步地,功能化蛋白丝线包括蛋白丝线以及与蛋白丝线表面固定连接的功能物质,功能物质连接细胞捕获配体。
进一步地,蛋白丝线为桑蚕丝、柞蚕丝或蜘蛛丝,功能物质为含功能基团的化合物、或者含功能基团的化合物和功能化的纳米粒,细胞捕获配体为特异性抗体(如上皮细胞粘附分子抗体)、特异性核酸适体和多肽适体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含功能基团的化合物为含环氧基化合物、含羧基化合物和含氨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含环氧基化合物为二缩水甘油醚,如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和/或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101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中空扳机的手术器械
- 下一篇:植发打孔器及植发手术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