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下工程墙体洞门加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08743.3 | 申请日: | 2018-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347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罗伟;武卫星;高朝阳;欧阳院平;谢桥军;周丹;李哲旭;蒋季彧;吴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36 | 分类号: | E21D11/36;E21D11/1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01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部钢板 顶部钢板 洞门 加固结构 门洞 地下工程 地下工程墙体 本实用新型 承载力不足 混凝土浇灌 安全隐患 矩形开槽 占用空间 中间腹板 左右两侧 地下洞 门结构 门框梁 梁柱 受限 圆孔 焊接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工程洞门加固结构,包括顶部钢板、底部钢板、H型钢,顶部钢板、底部钢板位于门洞需要设置门框梁的位置,H型钢位于门洞左右两侧分别与顶部钢板、底部钢板焊接,混凝土浇灌于顶部钢板、底部钢板与H型钢间,顶部钢板、底部钢板均设有两行矩形开槽,H型钢中间腹板设有圆孔。该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地下洞门结构梁柱尺寸截面受限,承载力不足从而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安全牢固,占用空间小的新型洞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地下工程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地下工程施工中的结构墙体开洞后洞门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在地下工程开发时,往往需要在已完成的地下工程结构侧墙上开凿洞口用于与新增设通道联接,由于地下结构一般承受较大覆土荷载和地面上部其他荷载,如若这些需要开凿洞口的位置未预留结构梁和柱,就需要在要对这些新开凿洞口进行加固,现有技术中,通常做法是在洞口上下增设结构梁,左右增设结构柱,形成门框梁柱结构,以实现对洞口结构的加固。但往往受空间尺寸的限制,这些后加结构梁柱尺寸截面受限,就会导致洞口加固措施不能满足受力要求,甚至有些时候没有增设梁柱的条件,但若洞口加固处理不好,就会导致结构受损,影响结构安全,带来安全隐患,为了保证结构安全,往往不得不牺牲使用功能,或者甚至放弃开发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支撑洞门的结构梁柱尺寸有限,支撑力不足从而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钢-混凝土结构对洞门进行加固,提高洞门的承载力和耐久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地下工程墙体洞门加固结构,包括顶部钢板、底部钢板、H型钢、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在顶板、底板需要设置门框梁的位置分别设有顶部钢板、底部钢板;H型钢位于门洞左右两侧,H型钢上端与顶部钢板焊接,下端与底部钢板焊接,混凝土填充于顶部钢板、底部钢板、H型钢内,顶部钢板、底部钢板均设有两行矩形开槽,H型钢中间腹板设有圆孔。
所述圆孔的直径为200mm,每个圆孔间距为400mm。
侧墙预留钢筋弯折并与顶部钢板、底部钢板焊接。
侧墙预留钢筋的长度为200-3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解决了洞门的受力问题,排除安全隐患。
2.结构简洁,体积小,实现建筑空间的最大化。
3.该发明施工简单,工程造价低。
附图说明
图1为侧墙开洞纵剖面示意图。
图2为墙开洞横剖面示意图。
图3为钢板大样示意图。
图4为H型钢大样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为1地下框架结构;2与开凿洞口联接的结构;3侧墙;4室外地面;5顶板;6底板;7保留的墙体;8顶板开凿面;9 底板开凿面;10侧墙开凿面;11顶部钢板;12底部钢板;13H型钢; 14混凝土;15矩形开槽;16侧墙预留钢筋;17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同时通过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仅作举例而已。
施工地下工程墙体洞门加固结构的方法为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在地下框架结构1的侧墙3开凿前,对顶板5和底板6 进行临时托换,以防止侧墙3凿除时,在覆土压力作用下,结构在施工阶段产生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087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