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砌体工程植筋刻度板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04530.3 | 申请日: | 2018-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888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周言庭;陈伟;马青松;侯全君;王明;刘学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荣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8 | 分类号: | E04G21/1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君联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5 | 代理人: | 时乐行 |
地址: | 065001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画线孔 板体 植筋 竖向中心线 砌体工程 对齐 标高 刻度线 本实用新型 圈梁 钢筋 板体正面 工作效率 效率低等 正面垂直 植筋位置 左右两侧 准确度 传统的 刻度板 上端部 中垂线 刻线 砌体 墙筋 丈量 对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砌体工程植筋刻度板,涉及砌体工程植筋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板体,以及设在板体上的画线孔、建筑一米标高对齐刻度线、竖向中心线,画线孔对称设在竖向中心线的左右两侧,画线孔的轴线与板体的正面垂直,画线孔包括设在板体上端部的圈梁钢筋植筋画线孔和设在板体上并且位于圈梁钢筋植筋画线孔下方的砌体拉墙筋植筋画线孔,建筑一米标高对齐刻度线为一条水平设在板体正面的刻线,竖向中心线设在板体的正面,并且其为建筑一米标高对齐刻度线的中垂线。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二次植筋位置准确度不高的问题,避免了传统的用尺丈量不准确、效率低等问题,方便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精确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砌体工程植筋领域,尤其是一种砌体工程植筋刻度板。
背景技术
现建筑行业由于一次结构中预埋二次结构的圈梁钢筋和拉墙筋存在拆模困难,而出现多数工程都选择二次植筋的做法,但据统计和了解二次结构植筋位置准确度不高,导致在砌体施工时,工人将植筋错位的钢筋随手掰弯,或直接用锤子砸弯,植筋偏位大影响施工时,甚至将植好的钢筋随意进行割除,对工程质量造成很大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砌体工程植筋刻度板,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二次植筋位置准确度不高的问题,从而避免工人砌砖施工过程中因植筋位置不准确而产生的一系列质量隐患的操作行为,提高砌体工程整体和细部的工程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砌体工程植筋刻度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以及设在板体上的画线孔、建筑一米标高对齐刻度线、竖向中心线,所述画线孔对称设在竖向中心线的左右两侧,所述画线孔的轴线与板体的正面垂直,所述画线孔包括设在板体上端部的圈梁钢筋植筋画线孔和设在板体上并且位于圈梁钢筋植筋画线孔下方的砌体拉墙筋植筋画线孔,所述建筑一米标高对齐刻度线为一条水平设在板体正面的刻线,所述竖向中心线设在板体的正面,并且其为建筑一米标高对齐刻度线的中垂线。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板体的厚度为12-18mm。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在于,所述板体为长方体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在于,所述板体正面的底边上设有用于使刻度板对准圈梁上皮线的半圆形的缺口。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在于,两个所述缺口对称设置在竖向中心线的左右两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避免了传统反复拉尺丈量画植筋孔带来的尺寸偏差,减少工作量,提高精确度,方便快捷,提高工作效率;板体的底边上设有半圆形的缺口,可以使刻度板对准圈梁上皮线,方便进行画植筋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板体;2、圈梁钢筋植筋画线孔;3、砌体拉墙筋植筋画线孔;4、建筑一米标高对齐刻度线;5、竖向中心线;6、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荣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荣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045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