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外锚头固定结构以及基坑支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03664.3 | 申请日: | 2018-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795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天雄;曹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坤德创新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7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胡拥军;糜婧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向面 外锚头 定位构件 悬臂 预应力锚杆 固定结构 支护桩 土体 基坑支护系统 安装构件 上端 安装槽 本实用新型 向上延伸 可拆卸 卡设 锚索 嵌固 穿过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锚头固定结构以及基坑支护系统。其中外锚头固定结构用于固定一预应力锚杆的外锚头,包括:支护桩,其施工于土体中且有一定的嵌固深度;悬臂,其安装于支护桩的上端,悬臂的至少一部分向被支挡土体一侧水平延伸;安装构件,其安装于悬臂向被支挡土体一侧水平延伸的部分上,安装构件具有两安装槽;和两定位构件,每一定位构件具有一导向面,两定位构件分别可拆卸地设于两安装槽,以使得两定位构件的导向面相对,且两导向面倾斜向支护桩的方向向上延伸,预应力锚杆的锚索适于穿过两导向面之间的间隙,以将外锚头卡设于两定位构件的上端,预应力锚杆的拉力通过导向面作用于悬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中的基坑支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锚头固定结构以及基坑支护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房屋建筑及市政建设的广泛兴起,基坑桩锚支护体系由于其造价较低、稳定性较高、施工速度较快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桩锚支护体系由于弯矩集中在基坑中部位置处,故一般将预应力锚杆直接锚固于支护桩中部位置处,这种支护形式中作用力主要集中在支护桩中部,导致支护桩中部受弯矩较大,基坑顶部位移控制困难,同时传统的桩锚支护形式存在许多限制:若锚杆倾角过小会导致锚固段位于性质较差土层,抗拔力小,支护效果差;若倾角过大,则会导致水平分力变小而影响基坑安全性。并且,传统形式的桩锚支护形式往往锚杆水平长度较大,可能会影响到紧邻的建筑基础与公共设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锚头固定结构,以方便快捷地完成外锚头的固定,且外锚头便于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所述外锚头固定结构的基坑支护系统。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锚头固定结构,用于固定一预应力锚杆的外锚头,包括:
支护桩,其施工于土体中且有一定的嵌固深度;
悬臂,其安装于所述支护桩的上端,所述悬臂的至少一部分向被支挡土体一侧水平延伸;
安装构件,其安装于所述悬臂向被支挡土体一侧水平延伸的部分上,所述安装构件具有两安装槽;和
两定位构件,每一所述定位构件具有一导向面,两所述定位构件分别可拆卸地设于两所述安装槽,以使得两所述定位构件的导向面相对,且两所述导向面倾斜向所述支护桩的方向向上延伸,所述预应力锚杆的锚索适于穿过两所述导向面之间的间隙,以将所述外锚头卡设于两所述定位构件的上端,所述预应力锚杆的拉力通过所述导向面作用于所述悬臂。
进一步地,所述悬臂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护桩的上端,所述悬臂的上端面具有一卡槽,所述安装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卡槽,所述悬臂的下端面适于水平放置于地面。
进一步地,所述悬臂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所述竖直段与所述支护桩的顶部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水平段向被支挡土体一侧水平延伸,所述水平段的上端面具有一卡槽,所述安装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卡槽,所述水平段的下端面适于水平放置于地面。
进一步地,所述支护桩的顶部具有安装孔,所述悬臂的竖直段包括内层连接件和外层连接件,所述内层连接件与所述外层连接件的上端相互间隔地与所述水平段连接,下端竖直向下延伸,所述内层连接件适于插入所述支护桩顶部的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外层连接件抵于所述支护桩的外侧壁,所述内层连接件上涂有减摩涂料,从而通过所述竖直段将所述悬臂与所述支护桩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护桩的顶部为圆柱形或方形或异形,所述竖直段为与所述支护桩顶部形状匹配的筒形,所述竖直段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支护桩的顶部,所述竖直段的内壁涂有减摩涂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坤德创新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坤德创新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036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