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蓄电池内阻测试夹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03250.0 | 申请日: | 2018-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13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洪有源;张勇;江清楷;张一;汤晓晖;张宝坤;毛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G01R27/02 | 分类号: | G01R27/02;G01R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头 槽形通孔 形通孔 测试夹 夹持孔 本实用新型 蓄电池内阻 顶端连接 夹子本体 第二槽 第一槽 侧壁 极柱 降低接触电阻 二次测试 夹子结构 连接件 变电 配合 测试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二次测试辅助工器具,具体地,涉及一种蓄电池内阻测试夹。包括夹子本体,夹子本体包括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第一把手顶端连接有第一夹头,第二把手顶端连接有第二夹头,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通过连接件连接构成夹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夹头顶端设有第一槽形通孔,第一夹头的侧壁设有第二槽形通孔;在所述的第二夹头顶端设有第三槽形通孔,第二夹头的侧壁设有第四槽形通孔;第一槽形通孔与第三槽形通孔相互配合构成第一夹持孔,第二槽形通孔与第四槽形通孔相互配合构成第二夹持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接头上设置与极柱结构相同夹持孔,可以有效增大测试夹与极柱之间的接触面积,有效降低接触电阻,提高测试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二次测试辅助工器具,具体地,涉及一种蓄电池内阻测试夹。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蓄电池原因导致的变电站事故呈上升趋势,进一步做好蓄电池的维护与管理势在必行。对蓄电池进行内阻测试,根据每次测试的结果对蓄电池进行分析,建立蓄电池内阻档案,可以让我们及时发现蓄电池存在的问题。但目前各变电站的蓄电池组来自不同厂家,各厂家蓄电池极柱上的大小及形状各异,而蓄电池内阻测试仪测试把手夹片样式固定,导致蓄电池组的内阻测试极为不便,大大增加了维护工作量,同时由于原夹片形状固定单一,与很多厂家蓄电池极柱不匹配,接触面少,导致测试数据不够精准,不利于对整组蓄电池的分析和维护管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蓄电池内阻测试夹,可以有效增大测试夹与极柱之间的接触面积,有效降低接触电阻,提高测试精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蓄电池内阻测试夹,包括夹子本体,夹子本体包括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第一把手顶端连接有第一夹头,第二把手顶端连接有第二夹头,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通过连接件连接构成夹子结构;其中,在所述的第一夹头顶端设有第一槽形通孔,第一夹头的侧壁设有第二槽形通孔;在所述的第二夹头顶端设有第三槽形通孔,第二夹头的侧壁设有第四槽形通孔;第一槽形通孔与第三槽形通孔相互配合构成第一夹持孔,第二槽形通孔与第四槽形通孔相互配合构成第二夹持孔。
在具体操作时,夹头上连接有线缆,线缆与测试仪连接,夹头用于与蓄电池极柱连接,通过第一夹持孔或者第二夹持孔夹住极柱,第一夹持孔与第二夹持孔的结构与极柱的结构相同,通过夹持孔与极柱连接,可以有效增大测试夹与极柱之间的接触面积,有效降低接触电阻,提高测试精度。
作为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夹持孔为圆柱形结构或六边柱形结构。
作为优选地,所述的第二夹持孔为圆柱形结构或六边柱形结构。在现有的蓄电池中,其蓄电池上的极柱包括圆柱形结构的极柱和六边柱形结构的极柱,将夹持孔的结构设为与极柱的结构相同,可以增大接触面积。
作为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夹头通过连接件与第一把手可拆卸连接,所述的第二夹头通过连接件与第二把手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地,所述的连接件为螺栓。第一夹头与第二夹头与把手可拆卸连接,可以根据实际操作,更换夹头的型号;通过螺栓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快速进行更换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蓄电池内阻测试夹,通过在接头上设置与极柱结构相同夹持孔,可以有效增大测试夹与极柱之间的接触面积,有效降低接触电阻,提高测试精度;另外,通过调整第一夹头、第二夹头与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的角度。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夹头与第二夹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夹持孔、第二夹持孔为圆柱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夹持孔、第二夹持孔为六边柱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032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路板阻抗快速检测装置
- 下一篇:石墨制品的电阻率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