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原木旋切单板质量分级的智能识别分拣堆垛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501402.3 | 申请日: | 2018-04-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202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灿;邱仁辉;侯秀英;罗才英;刘家财;孙达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5G57/00 | 分类号: | B65G57/00;B65G43/08;B65G57/03;B65G23/06;B65G37/00;B65G47/82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陈章霖 |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质量分级 传送机构 单板 分片机构 堆垛机 分级 本实用新型 传送组件 堆垛装置 旋切单板 依次设置 智能识别 堆垛 分拣 原木 运输 传送方向 结构实现 无缝衔接 叶轮结构 质量动态 对接处 收集区 传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原木旋切单板质量分级的智能识别分拣堆垛装置,包括沿单板传送方向依次设置的丝连分离传送机构、质量分级识别传送机构、分级运输分片机构和多个堆垛机构,所述质量分级识别传送机构和分级运输分片机构的对接处下方设置单板收集区,每个堆垛机构与分级运输分片机构之间设有一堆垛导入传送组件,多个堆垛导入传送组件按对应堆垛机构的安装顺序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利用无缝衔接传送结构实现单板无故障输送,质量分级识别传送机构完成单板质量动态识别,并设计特殊设计叶轮结构实现顺序堆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单板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原木旋切单板质量分级的智能识别分拣堆垛装置。
背景技术
原木旋切单板质量通常分为三个等级,目前依靠人工挑选分类堆垛,劳动繁杂且效率低下,而现有的传送机械装置应用到旋切单板工艺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运输中各个设备间衔接不紧凑或需要人工参与,无法实现全自动生产线,且设备结构复杂,维修成本高。
2、原木经旋切机旋切而成单板,单板经单板传送装置依次输送到后续工位,一般旋切机输出单板的线速往往小于单板传送装置的线速,且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单板传送装置的线速与旋切机输出单板的线速之间的差速较大,若单板传输装置直接对接旋切机出口,由于单板之间存在丝连,当前后两个单板经过两者交界处时,两个单板速度不同并经过丝连的拉扯而变歪,最终堵塞在传送线路上,造成设备故障。
3、原木质量分级识别设备价格昂贵,导致设备成本高,不利于批量生产。
4、现有的单板分级输送装置采用气缸直接作用在传送支架上,利用气缸的直线运动驱动传送支架端部的弧线运动,存在轴向与径向的运动不能同步,长时间工作后容易出现对接的两个传送支架无法准确对齐的问题,且若提高气缸作用力,则气缸推动传送支架运动结束阶段对传送支架存在较大的作用力,容易造成整个结构的振动,导致装置不稳,因此气缸的运动频率被限制,导致单片运输效率不高。
5、人工接料堆垛,需要配备至少1-2 个人抬板,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相当高,用工成本高,浪费人力财力,无法满足高速剪切输送单板生产线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原木旋切单板质量分级的智能识别分拣堆垛装置,整个系统利用无缝衔接传送结构实现单板无故障输送,结构紧凑,且模块化划分,质量分级识别传送机构完成单板质量动态识别,设计特殊设计叶轮结构实现顺序堆垛,使用方便,实用性强,便于维修和批量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原木旋切单板质量分级的智能识别分拣堆垛装置,包括沿单板传送方向依次设置的丝连分离传送机构、质量分级识别传送机构、分级运输分片机构和多个堆垛机构,所述质量分级识别传送机构和分级运输分片机构的对接处下方设置单板收集区,每个堆垛机构与分级运输分片机构之间设有一堆垛导入传送组件,多个堆垛导入传送组件按对应堆垛机构的安装顺序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单板经丝连分离传送机构的两级提速传送后丝连分离并抬升运送至质量分级识别传送机构,质量分级识别传送机构识别单板表面信息并对单板分级,分级运输分片机构根据质量分级识别传送机构的分级结果动作,当分级结果为进入单板收集区,则分级运输分片机构的入口侧与质量分级识别传送机构的出口侧分离,使得单板落入单板收集区内,当分级结果为进入对应堆垛机构内,则分级运输分片机构的入口侧与质量分级识别传送机构的出口侧对齐,且分级运输分片机构的出口侧与对应堆垛导入传送组件的入口侧对齐,使得单板进入堆垛机构内顺序堆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014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