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插引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96635.9 | 申请日: | 2018-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949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戴方兴;邹志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纽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18 | 分类号: | H05K1/18;H05K3/3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朗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62 | 代理人: | 赵华 |
地址: | 214135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斜面 上斜面 右平面 左平面 平行 本实用新型 对称设置 金属基板 一体设置 引脚结构 夹角为 钝角 两边 自动化生产 良品率 顺时针 松脱 引脚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引脚结构,包括金属基板,金属基板上设置有U形平面,U形平面设置有多个,U形平面包括一对相互平行的左平面和右平面,左平面的两边分别一体设置有相互平行的左上斜面和左下斜面,左上斜面与左平面顺时针方向形成的夹角为钝角,右平面的两边分别一体设置有相互平行的右上斜面和右下斜面,右上斜面与右平面逆时针方向形成的夹角为钝角;左上斜面与右上斜面对称设置,左下斜面和右下斜面对称设置;左下斜面和右下斜面底端的水平间距小于被插引脚直径0.05mm。本实用新型防止电子元件的松脱,提高了良品率,有利于自动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电子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引脚结构。
背景技术
该在电子电器行业中,传统的插电容和插电阻都是将电阻电容或者其他带引脚的产品插入PCB的圆孔中,然后再进行焊接,通过引脚插入孔中,总会出现引脚弹上来的情况,导致产品不能贴在PCB的底部, 出现不良的结果:产品高度超高,或者是引脚没有进入圆孔中,导致无法导通。上述问题也是行业常出现的问题,此外还有孔和引脚之间的配合问题,孔的直径相对于引脚的直径来说不能太大,太大了很难固定住引脚,太小了,对于自动机器来说,很难将引脚插入到孔中,阻碍了自动化的推进,才外行业中很多都是手工来操作和组装,效率低下,精准度低,人工成本高。
已公开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CN201210386352.6,专利名称:两引脚元件的封装结构,申请日:20121012,其公开了一种PCB板设计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两引脚元件的封装结构,其结构包括两引脚元件和PCB板,PCB板开有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分别对应两引脚元件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沿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的孔边设置有焊盘,按照元件标准,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均应当为圆孔,第一插孔就按照元件标准开设为圆孔,第二插孔不按照元件标准开设而开设为条状孔,条状孔经过按照元件标准应开设的圆孔处,条状孔的宽度等于圆孔的直径,条状孔的长度大于圆孔的直径,以使得第一引脚在插入之后,第二插孔可适应第二引脚到第一引脚距离的变化;本申请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保证了封装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引脚结构,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插引脚结构,包括金属基板1,所述金属基板1上设置有U形平面2,所述U形平面2设置有多个,所述U形平面2包括一对相互平行的左平面3和右平面4,所述左平面3的两边分别一体设置有相互平行的左上斜面5和左下斜面7,所述左上斜面5与左平面3顺时针方向形成的夹角为钝角,所述右平面4的两边分别一体设置有相互平行的右上斜面8和右下斜面6,所述右上斜面8与右平面4逆时针方向形成的夹角为钝角;所述左上斜面5与右上斜面8对称设置,所述左下斜面7和右下斜面6对称设置;所述左下斜面7和右下斜面6底端的水平间距小于被插引脚直径0.05mm。
优选的,左下斜面7和右下斜面6底端的水平间距为0.47mm。
优选的,左下斜面7与水平面形成的锐角夹角为45°-60°。
优选的,左下斜面7与水平面形成的锐角夹角为55°。
优选的,金属基板1的厚度为0.15mm。
优选的,金属基板1的材质选用铜。
优选的,U形平面2形成的凹槽长度为1.3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引脚插入后,引脚再也无法反方向退回,防止电子元件的松脱;
(2)具有一定范围的导向作用,引脚和孔位之间允许的误差范围扩大,从而降低由于自动插引脚导致的不良率,提高了良品率,有利于自动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纽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纽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966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松脱插引脚结构
- 下一篇:基于光电互联式三维仿真设计系统PCB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