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下浮游生物自动成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96554.9 | 申请日: | 2018-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550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杭州;黄顶棚;南立文;邱泽霞;陈鹰;宋宏;黄慧;王晓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01 | 分类号: | G01N21/01;G01N21/85;G01N1/3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邱启旺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游生物 第一容器 出入口 成像模块 第二容器 自动成像装置 本实用新型 控制模块 控制系统 流体模块 分配阀 流通池 样品泵 注射器 鞘流 第二过滤器 第一过滤器 依次连通 自动完成 采样口 电连接 微生物 拍照 预警 海水 观察 出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下浮游生物自动成像装置,该装置包括流体模块、成像模块和控制模块等;流体模块包括样品泵、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等;样品泵包括注射器、分配阀和控制系统;注射器的出入口与分配阀的第一出入口相连通,第二出入口作为采样口,第三出入口与第一容器的第一入口相连通,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通过流通池相连通,第二容器的出口依次连通第一过滤器、微型鞘流泵、第二过滤器和第一容器;流通池在成像模块的视场内,控制系统、微型鞘流泵以及成像模块均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海水下能够长期自动完成对水下浮游生物进行拍照并对数据进行处理的装置,为长期观察水下浮游生物及对有害微生物的预警提供了解决方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浮游生物采样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下浮游生物自动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海洋浮游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其数量变化以及空间分布对海洋生态系统、甚至全球气候变化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目前,已经存在一些涉及成像的海洋浮游生物分析装置,但更多侧重于与荧光等特征信息相结合的、对整体浮游生物的分析,在成像过程中不能够确保没有遗漏,或只能对特定一些生物群进行成像,甚至无法确保其中一些浮游生物个体被完整成像。此外,传统浮游生物检测成像方法需要对浮游生物进行采样、保存,然后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难免会对样品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或导致一些浮游生物无法被检测到。因此,上述采样检测过程都难免会有遗漏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目的在于解决对海水生态中浮游生物多样性认识上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水下浮游生物自动成像装置,为长期观察水下浮游生物及对有害微生物的预警提供了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水下浮游生物自动成像装置,包括密封舱以及安装在密封舱内的流体模块、成像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流体模块包括样品泵、第一容器、流通池、第二容器、微型鞘流泵、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所述样品泵包括注射器、分配阀和控制系统;注射器和分配阀均与控制系统相连,注射器的出入口与分配阀的第一出入口相连通,分配阀的第二出入口作为采样口,分配阀的第三出入口与第一容器的第一入口相连通,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容器为透明容器,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通过流通池相连通,流通池设置在第二容器中,第二容器的出口依次连通第一过滤器、微型鞘流泵和第二过滤器,第二过滤器的出口与第一容器的入口相连通;流通池在成像模块的视场内,控制系统、微型鞘流泵以及成像模块均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成像模块包括闪光灯、聚光镜、视场光栅和CCD相机,视场光栅和CCD相机之间的光路与流通池中的细流道相垂直,闪光灯依次通过聚光镜、视场光栅对流通池中的细流道部分进行曝光,曝光后进入相机;闪光灯和CCD相机均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采样口外部带有由铜网和尼龙网组成的过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分配阀的第四出入口与标准粒子容器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分配阀的第五出入口与第一容器的排沫口相连通,分配阀的第六出入口作为排污口。
进一步的,所述分配阀的第七出入口与抑菌剂容器相连通,分配阀的第八出入口与抑菌剂容器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舱为水密结构,所述密封舱为水密结构,其上具有数据线接口与供电线接口,所述控制模块与供电线接口和数据线接口连接,通过数据线接口与供电线接口分别与外界进行数据传输与电能输送;所述控制模块通过供电线接口供电并通过数据线接口定期向实验室终端传回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过滤器的出口分成两路,两路均与第一容器相连通,两路对称布置在第一容器的第一入口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容器由光敏材料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965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发射光谱测试的通用型粉末样品架
- 下一篇:一种光谱信息获取装置保护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