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激光射频混合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94093.1 | 申请日: | 2018-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265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方正;张兵;王克敏;章文俊;杨永琴;高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8/14 | 分类号: | A61B18/14;A61B18/24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邓琪;杨希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导管 手柄 射频消融电极针 本实用新型 激光发射 激光纤维 射频混合 电极 探头 消融 绝缘层 激光 射频能量发生器 可移动地设置 消融形状 阵列排布 肿瘤定位 保护层 内表面 穿出 首端 尾端 预设 肿瘤 穿过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激光射频混合电极,其包括:一手柄、一射频消融电极针以及一激光纤维,其中:所述射频消融电极针包括:一导电导管,其尾端与所述手柄固定连接,并通过一穿出所述手柄的导线与一射频能量发生器连接,其首端具有一段具有预设长度的尖端,且该尖端的表面上开设有若干呈阵列排布的孔隙;一设置在所述导电导管的内表面上的保护层;以及一设置在所述导电导管的除所述尖端以外的外表面上的绝缘层;所述激光纤维穿过所述手柄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导电导管内部,其包括:一激光发射探头以及与该激光发射探头连接的引线。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肿瘤定位的精确性,使肿瘤的消融形状更多变,并且改善消融效果,提高消融效率,扩大应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极,尤其涉及一种激光射频混合电极。
背景技术
微创治疗因其创伤小、痛苦少、病人恢复快,效率高等特点广泛的引用在外科手术中,而其中的热消融手术(包括射频消融和激光消融),更是一种主要的用以消除肿瘤组织的手段。
射频消融系统是通过组织内电子和离子在电极针和接地板间的电场内摩擦产生热量从而对组织细胞进行加热的,其作为一种热物理疗法已经成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治疗局灶性、原发性和继发性恶性肿瘤的方案。目前,在直径小于3cm的肿瘤中,射频消融已经可以达到和传统开刀手术相当的成功率。但是,在图像引导中射频消融系统由于存在射频而无法与核磁共振成像共同使用,因此无法利用核磁共振实时成像、精准定位和消融评估。此外,对于大肿瘤或不规则形状的肿瘤,射频消融很难实现完全消融,容易导致肿瘤的复发。
激光消融系统则是利用光学纤维传递高能的激光辐射到目标位置,通过目标物体的光吸收来对组织细胞进行加热。由于激光消融是利用光能来进行热消融,能够与核磁共振成像很好的兼容。核磁共振成像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优秀的软组织成像能力,能够辅助激光纤维的精确定位和消融,其还具有热敏特性,能够有效的实时监控肿瘤和正常组织温度的变化。然而,由于红细胞血红素能够吸收激光,这是激光消融更容易受到热沉效应的影响,限制了消融体积(单次消融体积小于1cm直径)。此外,相对于射频消融的电极针传递射频电流,激光消融一般采用的是光学纤维才传递光能,在经皮穿刺手术中,激光消融术往往需要配以穿刺针和引导管来配合光学纤维进入人体,增加了手术的复杂性。
另外,人体组织微环境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的研究是肿瘤治疗研究中一个热门分支。组织或细胞受到电、光、热等外界刺激时,其微环境会因此而发生改变,如:导致免疫细胞的应激、特定信号分子的释放等,对肿瘤治疗有着未知的作用。但是,单一的激光激励和射频交流电激励,以及因此而产生的热激励,仅可用于光-热或电-热对组织微环境(如,免疫细胞、信号分子等)影响的研究。因此,进一步的综合光、电、热三个因素来对组织微环境进行研究是未来的一个研究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激光射频混合电极,以实现同时能够输出射频交流电和激光能量的目的,从而提高肿瘤定位的精确性,使肿瘤的消融形状更多变,并且改善消融效果,提高消融效率,扩大应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激光射频混合电极,其包括:一手柄、一射频消融电极针以及一激光纤维,其中:
所述射频消融电极针包括:
一导电导管,其尾端与所述手柄固定连接,并通过一穿出所述手柄的导线与一射频能量发生器连接,其首端具有一段具有预设长度的尖端,且该尖端的表面上开设有若干呈阵列排布的孔隙;
一设置在所述导电导管的内表面上的保护层;以及
一设置在所述导电导管的除所述尖端以外的外表面上的绝缘层;
所述激光纤维穿过所述手柄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导电导管内部,其包括:一激光发射探头以及与该激光发射探头连接的引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940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电刀笔
- 下一篇:一种可注射微创手术电凝切开刀